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化学工业论文--其他化学工业论文--农产物化学加工工业论文--化学加工过程及设备论文--废料化学加工论文

芦笋茎秆中膳食纤维素及微晶纤维素提取工艺的研究

摘要第8-9页
ABSTRACT第9-10页
第1章 绪论第11-21页
    1.1 芦笋概述第11页
    1.2 芦笋茎秆概述第11-13页
        1.2.1 芦笋茎秆成分研究第11页
        1.2.2 芦笋茎秆面临的问题及利用现状第11-13页
    1.3 膳食纤维研究进展第13-16页
        1.3.1 膳食纤维定义第13页
        1.3.2 膳食纤维化学组成及分类第13-14页
        1.3.3 膳食纤维生理功能第14-15页
        1.3.4 膳食纤维提取方法的研究第15-16页
    1.4 微晶纤维素研究进展第16-18页
        1.4.1 微晶纤维素的特性第16-17页
        1.4.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7页
        1.4.3 微晶纤维素的应用第17-18页
    1.5 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和主要内容第18-21页
        1.5.1 研究目的和意义第18页
        1.5.2 主要研究内容第18-21页
第2章 芦笋茎秆成分分析第21-33页
    2.1 引言第21页
    2.2 材料与设备第21-22页
        2.2.1 实验材料与试剂第21-22页
        2.2.2 实验仪器与设备第22页
    2.3 样品预处理第22页
    2.4 芦笋茎秆基本成分测定第22-23页
    2.5 活性成分的提取与测定第23-26页
        2.5.1 皂苷第23页
        2.5.2 硒第23-24页
        2.5.3 芦丁、槲皮素和白藜芦醇提取方法的选择第24-25页
        2.5.4 HPLC法测定提取液中芦丁、槲皮素、白藜芦醇含量第25-26页
    2.6 结果与分析第26-32页
        2.6.1 芦笋茎秆基本成分分析第26页
        2.6.2 皂苷和硒含量分析第26-27页
        2.6.3 芦丁、槲皮素和白藜芦醇提取方法的选择性分析第27-28页
        2.6.4 HPLC法分析芦丁、槲皮素和白藜芦醇含量第28-31页
        2.6.5 芦笋茎秆活性成分分析第31-32页
    2.7 本章小结第32-33页
第3章 芦笋茎秆膳食纤维制备工艺研究第33-51页
    3.1 引言第33页
    3.2 材料与仪器第33-34页
        3.2.1 实验材料第33-34页
        3.2.2 实验仪器第34页
    3.3 膳食纤维的制备工艺研究第34-37页
        3.3.1 原料预处理第34页
        3.3.2 膳食纤维的制备方法第34页
        3.3.3 耐高温 α-淀粉酶和糖化酶除淀粉单因素实验设计第34-35页
        3.3.4 除淀粉正交试验方案设计第35-36页
        3.3.5 酸性蛋白酶除蛋白质单因素实验设计第36页
        3.3.6 除蛋白质正交试验方案设计第36-37页
    3.4 副产物营养液的制备第37-38页
        3.4.1 工艺流程第37页
        3.4.2 滤液色素最大吸收波长的确定第37页
        3.4.3 脱色率和皂苷保留率的计算第37页
        3.4.4 滤液脱色方法第37页
        3.4.5 活性炭脱色的单因素实验第37-38页
        3.4.6 活性炭脱色正交试验设计第38页
        3.4.7 综合评分第38页
        3.4.8 营养液活性成分及重金属的检测第38页
    3.5 结果与分析第38-49页
        3.5.1 酶法去除芦笋茎秆淀粉的单因素实验结果分析第38-41页
        3.5.2 酶法去除芦笋茎秆淀粉的正交试验结果与分析第41-42页
        3.5.3 除芦笋茎秆蛋白质实验结果分析第42-44页
        3.5.4 酶法去除芦笋茎秆蛋白质的正交试验结果第44-45页
        3.5.5 色素最大吸收波长的确定第45-46页
        3.5.6 脱色工艺条件的选择第46-48页
        3.5.7 脱色工艺的正交试验结果第48-49页
        3.5.8 营养液活性成分及重金属含量分析第49页
    3.6 本章小结第49-51页
第4章 芦笋茎秆膳食纤维理化性质研究第51-59页
    4.1 材料与设备第51-52页
        4.1.1 实验材料与试剂第51-52页
        4.1.2 实验仪器第52页
    4.2 实验方法第52-54页
        4.2.1 膳食纤维样品成分分析第52页
        4.2.2 理化性质第52-54页
    4.3 结果与分析第54-57页
        4.3.1 芦笋茎秆膳食纤维产品成分分析第54页
        4.3.2 持水力、吸油力和膨胀力第54-55页
        4.3.3 阳离子交换能力分析第55页
        4.3.4 NO_2~(-1)吸附作用的分析第55-57页
        4.3.5 胆固醇吸附能力分析第57页
    4.4 本章小结第57-59页
第5章 微晶纤维素制备工艺研究第59-77页
    5.1 引言第59页
    5.2 实验仪器与试剂第59-60页
        5.2.1 实验仪器第59-60页
        5.2.2 实验试剂第60页
    5.3 实验方法第60-64页
        5.3.1 微晶纤维素制备工艺流程第60页
        5.3.2 工艺说明第60页
        5.3.3 实验指标的测定方法第60-61页
        5.3.4 H_2O_2漂白单因素实验第61页
        5.3.5 H_2O_2漂白条件的优化第61-62页
        5.3.6 盐酸水解纤维素的单因素实验设计第62页
        5.3.7 响应面法优化盐酸水解条件第62页
        5.3.8 微晶纤维素性质的测定第62-64页
    5.4 结果与分析第64-75页
        5.4.1 H_2O_2漂白单因素实验结果第64-66页
        5.4.2 H_2O_2漂白条件的优化结果第66-67页
        5.4.3 盐酸水解纤维素的单因素实验结果第67-69页
        5.4.4 响应面优化盐酸水解条件的Box-Benhnken实验第69-72页
        5.4.5 酸水解最佳工艺条件的确定与验证第72页
        5.4.6 微晶纤维素的特性表征第72-75页
    5.5 本章小结第75-77页
第6章 结论与展望第77-79页
    6.1 结论第77-78页
    6.2 创新点第78页
    6.3 展望第78-79页
参考文献第79-85页
致谢第85-87页
在校期间主要科研成果第87页

论文共8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盐酸坦索罗辛缓释微丸的制备工艺研究
下一篇:海藻糖合酶在枯草芽孢杆菌中异源表达,调控元件的适配及发酵条件的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