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页 |
序言 | 第8-9页 |
1“内黄模式”概述 | 第9-17页 |
1.1“内黄模式”的含义 | 第9页 |
1.2 实行“内黄模式”的背景 | 第9-12页 |
1.2.1 基层药品配送不规范 | 第10-11页 |
1.2.2 卫生管理部门对基层医疗服务难以精细化监管 | 第11页 |
1.2.3 医改政策难以落实 | 第11-12页 |
1.3“内黄模式”运行平台的基本功能 | 第12-15页 |
1.3.1 医疗机构客户端 | 第12-13页 |
1.3.2 政府客户端 | 第13-14页 |
1.3.3 医药商业公司客户端 | 第14-15页 |
1.4 实行“内黄模式”的意义 | 第15-17页 |
1.4.1 有利于解决药品流通中的问题 | 第15页 |
1.4.2 有利于提高医疗机构药品管理的信息化与自动化水平 | 第15-16页 |
1.4.3 有利于实现卫生管理部门的精细化管理 | 第16-17页 |
1.4.4 有利于华润河南医药利润的稳定增长 | 第17页 |
2“内黄模式”实施的建设情况 | 第17-22页 |
2.1“一个平台”的搭建 | 第17-20页 |
2.1.1 药品订单的形成 | 第18-19页 |
2.1.2 药品订单的管理 | 第19页 |
2.1.3 药品的供应配送 | 第19页 |
2.1.4 药品的验收与管理 | 第19-20页 |
2.1.5 药品的管理与使用 | 第20页 |
2.1.6 患者交费 | 第20页 |
2.2“两个数据库”的组建 | 第20-22页 |
2.2.1 药品标准数据库 | 第20-22页 |
2.2.2 合理用药规则库 | 第22页 |
3“内黄模式”实施的效果 | 第22-31页 |
3.1 资料与方法 | 第22-23页 |
3.1.1 资料和数据来源 | 第22-23页 |
3.1.2 资料和数据处理方法 | 第23页 |
3.2 实施效果 | 第23-31页 |
3.2.1 卫生管理部门监管更加全面、便捷、高效 | 第23-26页 |
3.2.2 医疗机构诊疗服务水平、工作效率得到提高 | 第26-29页 |
3.2.3 患者对就诊与购药过程满意度增加 | 第29-30页 |
3.2.4 华润河南医药有限公司在安阳地区受益良多 | 第30-31页 |
4“内黄模式”实施后存在的问题 | 第31-36页 |
4.1 少数急缺药品送达不及时 | 第31-32页 |
4.2 药品追溯技术不成熟 | 第32页 |
4.3 医疗机构上报的信息不完善 | 第32-34页 |
4.4 华润河南医药对医疗机构的服务有疏漏 | 第34页 |
4.4.1 处理紧急订单效率低 | 第34页 |
4.4.2 技术专业性不强 | 第34页 |
4.5 部分村卫生室的工作人员对“内黄模式”的积极性不高 | 第34-35页 |
4.6 部分患者对部分药师的服务仍不满意 | 第35-36页 |
5 思考与建议 | 第36-40页 |
5.1 完善客户端功能解决急缺药品到达不及时问题 | 第36-37页 |
5.1.1 开发政府客户端手机提醒功能及时处理订单 | 第36-37页 |
5.1.2 华润医药安排专人值班确保订单的处理与发货 | 第37页 |
5.1.3 医疗机构确保上报药品齐全 | 第37页 |
5.2 引进新技术探索药品追溯 | 第37-38页 |
5.2.1 完善药品本位扩展码 | 第38页 |
5.2.2 引进RFID技术 | 第38页 |
5.2.3 建立个人电子健康档案 | 第38页 |
5.3 运用技术和制度的方法确保上报信息完善 | 第38-39页 |
5.3.1 开发客户端筛选报表功能 | 第38-39页 |
5.3.2 增加培训提高专业素质 | 第39页 |
5.3.3 制定上报的奖惩制度增强医务工作者积极性 | 第39页 |
5.4 吸纳先进专业技术提高业务能力 | 第39-40页 |
5.4.1 维持与第三方合作关系弥补专业性不足 | 第39页 |
5.4.2 培训公司技术人员提升专业能力 | 第39-40页 |
5.5 基层医疗机构“内黄模式”的推广措施 | 第40页 |
6 结束语 | 第40-41页 |
致谢 | 第41-42页 |
参考文献 | 第42-44页 |
附录 | 第44-50页 |
附录一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44-45页 |
附录二 调查问卷 | 第45-50页 |
县乡村药品供应一体化调查问卷(县乡医疗机构问卷) | 第45-47页 |
县乡村药品供应一体化调查问卷(村卫生室问卷) | 第47-49页 |
县乡村药品供应一体化调查问卷(患者问卷) | 第49-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