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中国政治论文--中国革命和建设问题论文

从生态保护到生态支持: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进路研究

摘要第6-7页
Abstract第7-8页
绪论第9-17页
    一、研究背景第9-10页
    二、研究意义第10页
        (一) 理论意义第10页
        (二) 实践意义第10页
    三、研究综述第10-15页
        (一) 国外相关研究综述第10-13页
        (二) 国内相关研究综述第13-15页
    四、研究内容和方法第15-16页
        (一) 研究内容第15-16页
        (二) 研究方法第16页
    五、研究重点和创新点第16-17页
        (一) 重点第16页
        (二) 创新点第16-17页
第一章 生态文明的时代选择第17-31页
    一、生态文明的基本内涵第17-21页
        (一) 广义的生态文明第17-19页
        (二) 狭义的生态文明第19-21页
    二、中国走生态文明之路的时代依据第21-31页
        (一) 迈向生态文明是世界的共同选择第21-25页
        (二) 中国发展模式的必然选择第25-27页
        (三) 当前人们的生态需求增强第27-31页
第二章 生态保护和生态支持:生态文明的探索第31-42页
    一、生态保护第31-36页
        (一) 生态保护的含义第31页
        (二) 生态保护的特征第31-32页
        (三) 我国生态保护的产生与发展第32-36页
    二、生态支持第36-39页
        (一) 生态支持的含义第36-37页
        (二) 生态支持的特征第37-39页
    三、生态保护与生态支持的关联性第39-42页
        (一) 生态保护是生态支持的基础第39-40页
        (二) 生态支持是生态保护的升华第40-42页
第三章 从生态保护到生态支持转变的依据第42-52页
    一、实现生态与文明相互贯通的需要第42-47页
        (一) 生态与文明本质上的对立第42-45页
        (二) 生态支持:生态与文明相互贯通第45-47页
    二、消极的生态保护存在局限性第47-49页
        (一) 消极的被动性第47-48页
        (二) 缺少系统性与整体性第48页
        (三) 人与生态呈对立性第48-49页
        (四) 人与生态呈单向性第49页
    三、积极的生态保护:生态支持第49-52页
        (一) 适应当今中国的国情第49-50页
        (二) 适应当今中国的发展模式第50-52页
第四章 走向生态支持的路径探讨第52-61页
    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第52-54页
        (一) 发展高新技术第52-53页
        (二) 建立可持续的经济发展模式第53-54页
    二、加强生态政治制度建设第54-56页
        (一) 建立和完善生态绩效考核评价体系第54-55页
        (二) 建立和完善生态保护补偿制度第55-56页
    三、贯彻生态文化理念第56-58页
        (一) 树立生态生活观第57-58页
        (二) 树立生态消费观第58页
    四、建设生态型社会第58-61页
        (一) 创建生态城市第59-60页
        (二) 创建生态社区第60-61页
结语第61-62页
参考文献第62-68页
致谢第68-69页
作者简介第69页

论文共6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凹凸棒石对重金属镉的吸附和毒性缓解效应研究
下一篇:中国与欧盟环保产业合作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