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化学论文--分析化学论文

顶空柱内微萃取-毛细管电泳在线联用新方法的研究与应用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25页
    1.1 毛细管电泳的简介第11-12页
    1.2 毛细管电泳的基本原理第12-14页
        1.2.1 电泳和电泳淌度第12页
        1.2.2 电渗流第12-14页
    1.3 毛细管电泳的特点与局限性第14-15页
    1.4 在线样品前处理技术第15-23页
        1.4.1 顶空悬滴液相微萃取(Headspace Single Drop Microextraction, HS-SDME)第16-18页
        1.4.2 中空纤维膜液相微萃取(Hollow-fiber Based Liquid-phase Micro-extraction, HF-LPME)第18-19页
        1.4.3 样品扫集技术(Sample Sweeping Technique, SS)第19-20页
        1.4.4 场放大样品堆积法(Field-amplified Sample Stacking, FASS)第20-21页
        1.4.5 pH-调制堆积法(pH-mediated Stacking, pH-MS)第21-23页
    1.5 论文的研究目的和研究内容第23-25页
第二章 顶空柱内微萃取-毛细管电泳在线联用装置的研究和设计第25-29页
    2.1 顶空柱内微萃取装置的制作第25-26页
    2.2 顶空柱内微萃取装置的特点第26页
    2.3 顶空柱内微萃取-毛细管电泳在线联用的实验步骤设计第26-27页
    2.4 顶空柱内微萃取的影响因素第27-29页
        2.4.1 萃取时间第27页
        2.4.2 萃取温度第27页
        2.4.3 盐度第27-28页
        2.4.4 样品体积第28-29页
第三章 顶空柱内微萃取-毛细管电泳在线联用测定水体中的酚类化合物第29-39页
    3.1 引言第29-30页
    3.2 实验部分第30-33页
        3.2.1 仪器和试剂第30-31页
        3.2.2 实验方法第31-32页
        3.2.3 进样方式第32-33页
    3.3 实验结果与讨论第33-38页
        3.3.1 萃取影响因素的考察与优化第33-35页
        3.3.2 小结第35-38页
    3.4 本章小结第38-39页
第四章 顶空柱内微萃取与反向迁移胶束毛细管电泳在线联用的新方法测定水体中的邻苯二甲酸酯类化合物第39-51页
    4.1 引言第39-41页
    4.2 实验部分第41-43页
        4.2.1 仪器和试剂第41-42页
        4.2.2 实验方法第42-43页
        4.2.3 进样方式第43页
    4.3 实验结果与讨论第43-50页
        4.3.1 萃取影响因素的考察与优化第43-46页
        4.3.2 小结第46-47页
        4.3.3 实际样品的分析结果第47-50页
        4.3.4 方法的效果评估第50页
    4.4 本章小结第50-51页
第五章 顶空柱内微萃取与反向迁移胶束毛细管电泳在线联用的新方法测定水果表面的菊酯类农残第51-61页
    5.1 引言第51-52页
    5.2 实验部分第52-54页
        5.2.1 仪器和试剂第52页
        5.2.2 实验方法第52-53页
        5.2.3 进样方式第53-54页
    5.3 实验结果与讨论第54-60页
        5.3.1 萃取影响因素的考察与优化第54-56页
        5.3.2 小结第56-57页
        5.3.3 实际样品分析结果第57-59页
        5.3.4 方法的效果评估第59-60页
    5.4 本章小结第60-61页
第六章 基于离子液体的顶空柱内微萃取-毛细管电泳在线联用测定水体中的酚类化合物第61-73页
    6.1 引言第61-62页
    6.2 实验部分第62-64页
        6.2.1 仪器和试剂第62-63页
        6.2.2 实验方法第63-64页
        6.2.3 进样方式第64页
    6.3 实验结果与讨论第64-71页
        6.3.1 萃取影响因素的考察与优化第64-68页
        6.3.2 小结第68-69页
        6.3.3 实际样品分析结果第69-71页
        6.3.4 方法的效果评估第71页
    6.4 本章小结第71-73页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第73-74页
致谢第74-75页
参考文献第75-82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82-83页

论文共8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壳聚糖修饰漆黄素聚乳酸纳米粒的制备及其评价
下一篇:富勒烯纳米流体在石墨烯纳米孔隙中的流动特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