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前言 | 第8-15页 |
0.1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8页 |
0.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8-11页 |
0.2.1 气藏描述的定义以及意义 | 第8页 |
0.2.2 气藏描述主要任务 | 第8-9页 |
0.2.3 气藏描述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0页 |
0.2.4 储层三维地质模型的建立 | 第10-11页 |
0.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11页 |
0.4 研究区开采历程 | 第11-14页 |
0.5 研究区开采现状 | 第14-15页 |
第一章 研究区概况 | 第15-17页 |
1.1 地理位置及环境 | 第15页 |
1.2 区域地质概况 | 第15-17页 |
第二章 研究区地质特征 | 第17-54页 |
2.1 地层特征 | 第17-21页 |
2.1.1 地层层序 | 第17-18页 |
2.1.2 地层对比与划分 | 第18-19页 |
2.1.3 地层特征 | 第19-21页 |
2.2 构造特征 | 第21-23页 |
2.3 沉积特征 | 第23-33页 |
2.3.1 沉积背景 | 第23页 |
2.3.2 岩石相特征 | 第23-24页 |
2.3.3 粒度特征 | 第24-26页 |
2.3.4 沉积模式,沉积微相的划分及不同微相沉积特征 | 第26-30页 |
2.3.5 单井相分析 | 第30-32页 |
2.3.6 沉积微相平面分布特征 | 第32-33页 |
2.4 储层特征 | 第33-54页 |
2.4.1 储层分布特征 | 第33-36页 |
2.4.2 储层岩石学特征 | 第36-38页 |
2.4.3 储层物性特征 | 第38-45页 |
2.4.4 储层孔隙度 | 第45-48页 |
2.4.5 储层分类评价 | 第48-51页 |
2.4.6 隔层特征 | 第51页 |
2.4.7 储层非均质性 | 第51-54页 |
第三章 气藏地质建模及数值模拟研究 | 第54-71页 |
3.1 气藏三维地质建模 | 第54-63页 |
3.1.1 工区建立及数据输入 | 第54页 |
3.1.2 建立构造模型 | 第54-57页 |
3.1.3 建立储层模型 | 第57-63页 |
3.1.4 网格粗化输出 | 第63页 |
3.2 气藏数值模拟研究 | 第63-71页 |
3.2.1 气藏数值模拟目 | 第63-64页 |
3.2.2 数值模拟软件选取 | 第64页 |
3.2.3 网格系统的建立 | 第64-65页 |
3.2.4 模拟基本参数 | 第65-66页 |
3.2.5 生产数据处理 | 第66页 |
3.2.6 气藏生产历史拟合 | 第66-68页 |
3.2.7 剩余含气饱和度分布 | 第68-71页 |
结论 | 第71-72页 |
参考文献 | 第72-74页 |
作者简介、发表文章及研究成果目录 | 第74-75页 |
致谢 | 第75-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