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环境保护管理论文--环境规划与环境管理论文--区域环境规划与管理论文

十八大以来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导言第8-20页
    (一)研究目的及意义第8-9页
        1.研究目的第8-9页
        2.研究意义第9页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第9-16页
        1.国外研究现状第10-11页
        2.国内研究现状第11-16页
    (三)研究方法及创新之处第16-17页
        1.研究方法第16页
        2.研究的创新之处第16-17页
    (四)相关概念阐述第17-20页
        1.生态文明第17-18页
        2.生态文明建设第18-20页
一、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溯源第20-31页
    (一)中国传统的生态智慧第20-23页
        1.儒家的生态智慧第20-21页
        2.道家的生态智慧第21-22页
        3.佛家的生态智慧第22-23页
    (二)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观第23-25页
        1.人与自然辩证统一思想第23-24页
        2.可持续发展思想第24页
        3.社会制度与环境污染关系的思想第24-25页
    (三)建国以后中国共产党人的生态思想第25-31页
        1.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的绿色观第25-28页
        2.改革开放以后历届党中央领导集体的生态思想第28-31页
二、十八大以来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发展第31-41页
    (一)明确生态文明建设的新要求第31-33页
        1.提升生态环境质量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第31-32页
        2.“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第32页
        3.“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方针第32-33页
    (二)生态文明建设是“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重要内容第33-36页
        1.生态文明建设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建设的联系第33-35页
        2.生态文明建设对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建设的促进作用第35-36页
    (三)生态文明建设是“两个一百年”目标的实现基础第36-38页
        1.生态文明建设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内在要求第36-37页
        2.生态文明建设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条件第37-38页
    (四)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论述第38-41页
        1.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的思想第38-39页
        2.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思想第39页
        3.生态福利思想第39-41页
三、十八大以来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取得的成就、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第41-59页
    (一)十八大以来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取得的成就第41-44页
        1.生态环境治理取得良好效果第41-42页
        2.生态环境保护逐步走向法制化第42-43页
        3.环境保护日趋社会化和国际化第43-44页
    (二)十八大以来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第44-54页
        1.农村生态环境问题突显第44-45页
        2.雾霾的产生和蔓延第45-48页
        3.新产业带来新的环境问题第48-51页
        4.建设生态文明与地方政府执行监管不力的矛盾第51-52页
        5.生态文明建设与人们践行程度不高相矛盾第52-54页
    (三)十八大以来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中问题的原因分析第54-59页
        1.传统经济发展方式制约生态文明建设第54-55页
        2.生态文明建设法律体系有待完善第55-56页
        3.公民生态文明意识水平有待提高第56-58页
        4.生态文明建设的国际协调性有待提升第58-59页
四、进一步推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对策思考第59-74页
    (一)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第59-62页
        1.积极发展低碳、循环、绿色经济第59-60页
        2.大力发展生态产业第60-61页
        3.依靠科技进步和创新第61-62页
    (二)推进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第62-66页
        1.政府推行生态行政第62-63页
        2.建立健全生态文明法律体系第63-65页
        3.加强执法和监管力度第65-66页
    (三)加强公民的生态文明意识培育第66-70页
        1.建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第66-68页
        2.进行全民生态文明教育第68-69页
        3.培养公民健康合理的绿色生活方式第69-70页
    (四)重视生态环境保护的国际合作第70-74页
        1.建立中国生态外交原则第70-71页
        2.参加国际环境事务第71-72页
        3.力促国际生态立法第72-74页
结语第74-75页
致谢第75-76页
参考文献第76-79页
附录第79-80页

论文共8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陕西旬阳汞矿区“新沉降”汞在稻田土壤—植物系统中的地球化学特征
下一篇:城镇化进程中农民生态意识培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