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丘县陈桥古镇宋源文化景观规划设计
致谢 | 第4-8页 |
摘要 | 第8-9页 |
1 绪论 | 第9-14页 |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9页 |
1.1.1 研究目的 | 第9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9页 |
1.2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9-11页 |
1.2.1 文献研究法 | 第10页 |
1.2.2 案例分析法 | 第10页 |
1.2.3 归纳分析法 | 第10页 |
1.2.4 实践参与法 | 第10页 |
1.2.5 研究框架 | 第10-11页 |
1.3 相关概念 | 第11-12页 |
1.3.1 文化景观 | 第11页 |
1.3.2 乡村景观 | 第11页 |
1.3.3 历史文化遗产 | 第11-12页 |
1.3.4 历史文化名镇 | 第12页 |
1.3.5 特色小镇 | 第12页 |
1.4 理论基础 | 第12-14页 |
1.4.1 有机更新理论 | 第12-13页 |
1.4.2 景观基因理论 | 第13-14页 |
2 国内外文献综述 | 第14-18页 |
2.1 国外古镇相关理论研究和实践 | 第14-15页 |
2.2 国内古镇相关理论研究和实践 | 第15-17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17-18页 |
3 相关案例研究 | 第18-24页 |
3.1.开封清明上河园 | 第18-19页 |
3.2 陕西韩城 | 第19-20页 |
3.3 意大利阿尔贝罗贝洛古镇 | 第20-21页 |
3.4 日本犬山古镇 | 第21-22页 |
3.5 小结 | 第22-24页 |
3.5.1 规划格局 | 第22页 |
3.5.2 建筑特征 | 第22页 |
3.5.3 景观风貌 | 第22页 |
3.5.4 旅游商业化问题 | 第22-23页 |
3.5.5 规划理念 | 第23页 |
3.5.6 保护举措 | 第23页 |
3.5.7 建设借鉴 | 第23-24页 |
4 项目概况 | 第24-36页 |
4.1 封丘陈桥古镇概述 | 第24-26页 |
4.1.1 地理位置 | 第24页 |
4.1.2 地质面貌 | 第24-26页 |
4.1.3 气候条件 | 第26页 |
4.2 陈桥古镇现状 | 第26-30页 |
4.2.1 资源现状 | 第26-28页 |
4.2.2 开发现状 | 第28-30页 |
4.3 周边资源概况 | 第30-34页 |
4.3.1 周边水资源现状 | 第30页 |
4.3.2 周边旅游资源 | 第30-31页 |
4.3.3 周边宋文化资源 | 第31页 |
4.3.4 周边古镇资源 | 第31-33页 |
4.3.5 周边驿站文化 | 第33-34页 |
4.4 陈桥古镇现状优劣势分析 | 第34-35页 |
4.4.1 优势 | 第34-35页 |
4.4.2 劣势 | 第35页 |
4.5 小结 | 第35-36页 |
5 规划设计方案 | 第36-66页 |
5.1 设计范围 | 第36页 |
5.2 设计目标与发展前景 | 第36页 |
5.2.1 设计目标 | 第36页 |
5.2.2 发展前景 | 第36页 |
5.3 指导思想和设计原则 | 第36-37页 |
5.3.1 指导思想 | 第36-37页 |
5.3.2 设计原则 | 第37页 |
5.4 总体布局 | 第37-42页 |
5.4.1 主体创意 | 第37-39页 |
5.4.2 布局设计 | 第39-42页 |
5.5 总体规划 | 第42-66页 |
5.5.1 景观结构规划 | 第42-44页 |
5.5.2 规划肌理 | 第44页 |
5.5.3 功能分区 | 第44-45页 |
5.5.4 建筑风格控制 | 第45-50页 |
5.5.5 竖向规划 | 第50-51页 |
5.5.6 道路交通规划 | 第51-53页 |
5.5.7 种植规划 | 第53-59页 |
5.5.8 环境设施规划设计 | 第59-60页 |
5.5.9 重要节点规划设计 | 第60-66页 |
6 结论 | 第66-67页 |
6.1 地域生活氛围的营造 | 第66页 |
6.2 风貌要素的统一调控 | 第66页 |
6.3 比例尺度的宜人控制 | 第66页 |
6.4 结语 | 第66-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69页 |
ABSTRACT | 第69页 |
附图 | 第70-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