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2-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7页 |
第一节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8-11页 |
第二节 文献综述 | 第11-15页 |
一、实践综述 | 第11-12页 |
二、理论综述 | 第12-15页 |
第三节 研究思路和方法 | 第15-17页 |
一、研究思路 | 第15页 |
二、研究方法 | 第15页 |
三、创新点和不足 | 第15-17页 |
第二章 政府投资项目管理的理论基础 | 第17-27页 |
第一节 政府投资项目的界定 | 第17-20页 |
一、政府投资项目的概念 | 第17-18页 |
二、政府投资项目的特征 | 第18-19页 |
三、政府投资项目的分类 | 第19-20页 |
四、本文研究的政府投资项目类别 | 第20页 |
第二节 政府投资项目管理的经济与管理学分析 | 第20-24页 |
一、政府投资项目的经济学意义 | 第20-21页 |
二、政府投资项目管理的系统控制理论 | 第21-22页 |
三、政府投资项目管理的委托—代理理论 | 第22-23页 |
四、政府投资项目管理的公共项目治理理论 | 第23-24页 |
第三节 优化政府投资项目管理与政府职能转变 | 第24-27页 |
一、进一步找准政府功能定位 | 第24-25页 |
二、理顺政府与市场关系 | 第25页 |
三、规范权力运行机制 | 第25-27页 |
第三章 我国政府投资项目传统管理模式 | 第27-33页 |
第一节 计划集权型项目管理体制的形成和发展 | 第27-29页 |
一、计划集权型项目管理体制的发展历程 | 第27-28页 |
二、计划集权型项目管理体制阶段的政府投资项目管理模式 | 第28-29页 |
第二节 市场型项目管理体制的形成和发展 | 第29-31页 |
一、市场型项目管理体制的发展历程 | 第29-30页 |
二、市场型项目管理体制阶段的政府投资项目管理模式 | 第30-31页 |
第三节 传统政府投资建设项目管理的主要弊端 | 第31-33页 |
一、投资控制力差 | 第31页 |
二、缺乏专业化管理 | 第31-32页 |
三、建设流程控制不合理 | 第32页 |
四、监督约束乏力 | 第32-33页 |
第四章 长宁区政府投资项目管理现状分析 | 第33-39页 |
第一节 长宁区政府投资项目管理现状 | 第33-35页 |
一、长宁区政府投资项目管理模式 | 第33-34页 |
二、长宁区政府投资项目管理特点 | 第34-35页 |
第二节 目前长宁区政府投资项目管理存在问题分析 | 第35-39页 |
一、项目决策缺乏前期充分论证 | 第35-36页 |
二、政府投资项目管理水平较低 | 第36-37页 |
三、招投标管理不严 | 第37-38页 |
四、缺乏有效的后评估机制 | 第38-39页 |
第五章 发达市场经济国家政府投资项目比较与借鉴 | 第39-44页 |
第一节 若干发达市场经济国家政府投资项目管理 | 第39-41页 |
一、美国模式 | 第39-40页 |
二、英国模式 | 第40页 |
三、德国模式 | 第40-41页 |
第二节 发达市场经济国家政府投资项目管理的启示 | 第41-44页 |
一、各国政府投资项目管理方式的特点 | 第41-42页 |
二、发达国家的政府投资项目管理方式对我国的启示 | 第42-44页 |
第六章 进一步完善长宁区政府投资项目管理方式 | 第44-59页 |
第一节 长宁区政府投资项目管理方式改革试点实践 | 第44-50页 |
一、政府投资项目决策阶段控制措施与方法 | 第44-47页 |
二、政府投资项目设计阶段控制措施与方法 | 第47页 |
三、政府投资项目施工阶段控制措施与方法 | 第47-49页 |
四、政府投资项目竣工结算阶段控制措施与方法 | 第49-50页 |
五、政府投资项目的责任追究措施与方法 | 第50页 |
第二节 长宁区政府投资项目管理案例分析 | 第50-53页 |
第三节 对于进一步完善长宁区政府投资项目管理办法的建议 | 第53-59页 |
一、坚持连续性、系统性和动态性相一致 | 第53-54页 |
二、处理好规范行政与政府效能的关系 | 第54-55页 |
三、进一步完善招投标制度 | 第55-56页 |
四、加强培育代建单位,循序渐进推广“代建制”模式 | 第56-59页 |
结束语 | 第59-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3页 |
致谢 | 第63-64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64-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