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21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8-11页 |
1.1.1 水质模型的应用 | 第9-10页 |
1.1.2 水质模型的优点与不足 | 第10-11页 |
1.2 水质模型的研究进展 | 第11-14页 |
1.2.1 水质模型的发展概况 | 第11-14页 |
1.3 水质模型的发展趋势 | 第14-16页 |
1.3.1 新模型的开发 | 第14页 |
1.3.2 不确定性水质模型的研究 | 第14-15页 |
1.3.3 水质模型与“3S”技术的结合 | 第15页 |
1.3.4 人工智能和水质模型的结合 | 第15-16页 |
1.4 水质模型的分类 | 第16-17页 |
1.4.1 根据的空间维数进行分类 | 第16页 |
1.4.2 根据模型的时间相关性进行分类 | 第16页 |
1.4.3 根据模型的建立方法进行分类 | 第16页 |
1.4.4 根据模型研究的水体种类进行分类 | 第16-17页 |
1.4.5 根据模型的研究方法进行分类 | 第17页 |
1.5 一些常用的水质模型的介绍 | 第17-20页 |
1.5.1 一维水质模型 | 第17-18页 |
1.5.2 二维水质模型 | 第18-19页 |
1.5.3 三维水质模型 | 第19页 |
1.5.4 模型系统 | 第19-20页 |
1.6 本文的研究内容 | 第20-21页 |
第二章 WASP 水质模型 | 第21-31页 |
2.1 WASP 模型简介 | 第21-23页 |
2.2 WASP 水质模型的基本方程 | 第23-25页 |
2.2.1 基本方程 | 第23-24页 |
2.2.2 方程的离散 | 第24-25页 |
2.3 模型对溶解氧相关过程的计算 | 第25-30页 |
2.3.1 Streeter-Phelps 形式 | 第26-27页 |
2.3.2 改进的Streeter-Phelps 形式 | 第27-28页 |
2.3.3 全线性DO 平衡 | 第28-29页 |
2.3.4 非线性DO 平衡 | 第29-30页 |
2.4 模型需要输入的数据 | 第30页 |
2.5 模型关于曝气的计算 | 第30-31页 |
第三章 Brandywine 河流常规污染物的模拟 | 第31-42页 |
3.1 Brandywine 河概况 | 第31-32页 |
3.1.1 河流概况 | 第31页 |
3.1.2 流量 | 第31-32页 |
3.2 溶解氧(DO)平衡过程以及参数的选择 | 第32-33页 |
3.2.1 BOD_5 方程 | 第32-33页 |
3.2.2 DO 方程 | 第33页 |
3.3 模型参数 | 第33-35页 |
3.4 模型点源污染数据的输入 | 第35页 |
3.5 模拟河流DO 浓度结果分析 | 第35-37页 |
3.6 模拟河流氮磷等浓度结果 | 第37-40页 |
3.7 模型部分参数灵敏度分析 | 第40-41页 |
3.8 堤坝对模拟结果的影响 | 第41页 |
3.9 本章小结 | 第41-42页 |
第四章 不同复杂度溶解氧公式计算 | 第42-56页 |
4.1 Streeter-Phelps 形式结果分析 | 第42-44页 |
4.1.1 考虑温度影响时的Streeter-Phelps 方程结果 | 第42-43页 |
4.1.2 不考虑温度影响时的Streeter-Phelps 方程结果 | 第43-44页 |
4.2 改进的Streeter-Phelps 形式结果 | 第44页 |
4.3 全线性DO 平衡与非线性DO 平衡结果 | 第44-45页 |
4.4 模拟不同复杂度DO 效果的讨论 | 第45-46页 |
4.5 汤河模拟结果 | 第46-55页 |
4.5.1 汤河模拟段概况 | 第46-48页 |
4.5.2 模型参数以及模拟结果 | 第48页 |
4.5.3 模型的输入数据 | 第48-55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55-56页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第56-58页 |
5.1 结论 | 第56-57页 |
5.2 展望 | 第57-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2页 |
发表论文和科研情况说明 | 第62-63页 |
致谢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