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1章 综述 | 第10-15页 |
1.1 引言 | 第10页 |
1.2 关于产地特征的研究 | 第10-11页 |
1.3 土壤重金属形态分析的研究 | 第11-13页 |
1.3.1 土壤重金属形态分析 | 第11-12页 |
1.3.2 重金属形态分析方法 | 第12-13页 |
1.4 土壤重金属污染及来源 | 第13-14页 |
1.5 课题研究的内容和意义 | 第14-15页 |
第2章 不同区域土壤 12 种元素含量分析 | 第15-20页 |
2.1 引言 | 第15页 |
2.2 实验部分 | 第15-16页 |
2.2.1 实验仪器和试剂 | 第15页 |
2.2.2 样品采集和制备 | 第15页 |
2.2.3 样品预处理 | 第15-16页 |
2.2.4 元素的测定方法 | 第16页 |
2.3 结果与讨论 | 第16-19页 |
2.3.1 不同区域土壤中各元素总量 | 第16-17页 |
2.3.2 不同区域土壤中各元素总量曲线图 | 第17-18页 |
2.3.3 方法检验 | 第18-19页 |
2.4 结论 | 第19-20页 |
第3章 BCR 提取法对不同地区土壤中金属元素形态分析 | 第20-31页 |
3.1 引言 | 第20页 |
3.2 实验部分 | 第20-22页 |
3.2.1 实验仪器和试剂 | 第20页 |
3.2.2 元素测定方法 | 第20-22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22-30页 |
3.3.1 样品测定结果 | 第22-29页 |
3.3.2 方法检验 | 第29-30页 |
3.4 结论 | 第30-31页 |
第4章 Tessier 提取法对不同地区土壤中金属元素形态分析 | 第31-43页 |
4.1 引言 | 第31页 |
4.2 实验部分 | 第31-33页 |
4.2.1 实验仪器和试剂 | 第31页 |
4.2.2 元素测定方法 | 第31-33页 |
4.3 结果与讨论 | 第33-41页 |
4.3.1 样品测定结果 | 第33-39页 |
4.3.2 讨论 | 第39-41页 |
4.3.3 方法检验 | 第41页 |
4.4 结论 | 第41-43页 |
第5章 保定地区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价 | 第43-48页 |
5.1 引言 | 第43页 |
5.2 材料与方法 | 第43-44页 |
5.2.1 样品的采集和检测 | 第43页 |
5.2.2 仪器与试剂 | 第43页 |
5.2.3 实验方法 | 第43-44页 |
5.3 土壤污染程度评价标准及评价方法 | 第44-45页 |
5.3.1 土壤的 pH 值 | 第44页 |
5.3.2 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价标准 | 第44页 |
5.3.3 评价方法 | 第44-45页 |
5.4 结果与讨论 | 第45-47页 |
5.4.1 pH 值检测结果 | 第45页 |
5.4.2 研究区内土壤重金属元素含量 | 第45-46页 |
5.4.3 评价结果与讨论 | 第46-47页 |
5.5 结论 | 第47-48页 |
第6章 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不同水样中痕量砷的研究 | 第48-53页 |
6.1 引言 | 第48页 |
6.2 实验部分 | 第48-49页 |
6.2.1 仪器与试剂 | 第48页 |
6.2.2 实验方法 | 第48-49页 |
6.2.3 实验原理 | 第49页 |
6.3 结果与讨论 | 第49-52页 |
6.3.1 仪器工作条件选择 | 第49-50页 |
6.3.2 载气流量选择 | 第50页 |
6.3.3 载流盐酸的选择 | 第50-51页 |
6.3.4 预还原剂浓度的选择 | 第51页 |
6.3.5 KHB4浓度的选择 | 第51页 |
6.3.6 线性范围 | 第51页 |
6.3.7 检出限和精密度 | 第51-52页 |
6.3.8 样品测定与回收率实验 | 第52页 |
6.4 结论 | 第52-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8页 |
致谢 | 第58-59页 |
硕士研究生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