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工业经济论文--工业经济理论论文--工业企业组织与管理论文--财务管理与经济核算论文

我国煤炭企业盈余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及应用研究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6页
1 绪论第10-24页
    1.1 选题背景和意义第10-12页
        1.1.1 选题背景第10-12页
        1.1.2 选题意义第12页
    1.2 相关研究综述第12-19页
        1.2.1 国内外盈余质量内涵研究综述第12-14页
        1.2.2 国内外盈余质量评价研究综述第14-19页
        1.2.3 国内外相关研究的评述第19页
    1.3 本文研究的内容与方法第19-22页
        1.3.1 研究内容第19-21页
        1.3.2 研究方法第21-22页
    1.4 技术路线第22-24页
2 盈余质量评价的相关理论第24-36页
    2.1 盈余质量的相关概念第24-28页
        2.1.1 盈余的界定第24-25页
        2.1.2 盈余质量的界定第25-26页
        2.1.3 盈余质量的特征第26-28页
    2.2 盈余质量的影响因素第28-31页
        2.2.1 企业的内生因素第28-29页
        2.2.2 企业的外在因素第29-31页
    2.3 盈余质量评价的理论基础第31-33页
        2.3.1 信息不对称理论第31-32页
        2.3.2 盈余管理理论第32-33页
    2.4 盈余质量评价方法第33-36页
        2.4.1 盈余质量评价方法概述第33-34页
        2.4.2 本文采用的盈余质量评价方法第34-36页
3 煤炭企业盈余质量评价的现状及必要性第36-46页
    3.1 煤炭企业经营特点及其对盈余质量评价的影响第36-41页
        3.1.1 煤炭企业经营特点第36-39页
        3.1.2 煤炭企业经营特点对盈余质量评价的影响第39-41页
    3.2 当前煤炭企业盈余质量评价的现状第41-43页
        3.2.1 煤炭企业盈余质量评价的总体现状第41-42页
        3.2.2 煤炭企业盈余质量评价存在的问题第42-43页
    3.3 构建煤炭企业盈余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必要性第43-46页
4 煤炭企业盈余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第46-60页
    4.1 煤炭企业盈余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基本框架第46页
    4.2 煤炭企业盈余质量评价指标设计的原则第46-48页
        4.2.1 重要性和相关性原则第46-47页
        4.2.2 可操作性原则第47页
        4.2.3 可比性原则第47页
        4.2.4 成本效益原则第47-48页
        4.2.5 层次性原则第48页
        4.2.6 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相结合的原则第48页
    4.3 煤炭企业盈余质量评价指标的选择第48-54页
        4.3.1 现金评价指标的确定第48-50页
        4.3.2 技术评价指标的确定第50-51页
        4.3.3 安全评价指标的确定第51-52页
        4.3.4 环境评价指标的确定第52-53页
        4.3.5 资产评价指标的确定第53-54页
    4.4 煤炭企业盈余质量的综合评价第54-60页
        4.4.1 煤炭企业盈余质量综合评价值的计算第54-58页
        4.4.2 煤炭企业盈余质量综合评价结果的分析第58-60页
5 煤炭企业盈余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应用研究以大同煤业为例第60-70页
    5.1 大同煤业概况第60页
    5.2 具体应用第60-70页
        5.2.1 基础指标数据第60-61页
        5.2.2 综合评价值计算第61-67页
        5.2.3 评价结果分析第67-70页
6 结论与展望第70-72页
    6.1 结论第70页
    6.2 创新点第70页
    6.3 展望第70-72页
参考文献第72-74页
致谢第74-76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第76页

论文共7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山西省高技能人才需求预测研究
下一篇:风氧化软岩巷道变形机理及其控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