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环境科学基础理论论文--环境生物学论文--环境微生物学论文

竹加工废弃物中活性物质的提取分离及竹屑的降解研究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6页
术语与略语表第10-11页
1 文献综述第11-21页
    1.1 竹加工废弃物的应用研究进展第11-12页
        1.1.1 制浆造纸第11页
        1.1.2 竹炭竹醋第11页
        1.1.3 竹纤维第11-12页
    1.2 竹提取物研究进展第12-14页
        1.2.1 竹提取物的化学成分第12-13页
        1.2.2 竹提取物的功效第13-14页
    1.3 木质纤维素第14-16页
        1.3.1 木质素第14-15页
        1.3.2 纤维素第15页
        1.3.3 半纤维素第15-16页
    1.4 竹加工废弃物水解发酵研究进展第16-21页
        1.4.1 水解第16-19页
            1.4.1.1 酸催化水解第16-18页
                1.4.1.1.1 浓酸第17页
                1.4.1.1.2 稀酸第17-18页
            1.4.1.2 碱处理第18页
            1.4.1.3 酶解技术第18-19页
        1.4.2 发酵第19-21页
2 引言第21-22页
3 材料与方法第22-29页
    3.1 供试材料第22页
    3.2 药品与试剂第22页
    3.3 仪器设备第22页
    3.4 竹子中活性物质的提取及体外抑菌实验方法第22-23页
        3.4.1 提取方法第22-23页
        3.4.2 菌悬液的制备方法第23页
        3.4.3 粗提物中抑菌活性物质的分离第23页
        3.4.4 抑菌试验第23页
        3.4.5 最小抑菌浓度(MIC)的测定第23页
    3.5 竹屑水解与发酵方法第23-25页
        3.5.1 稀硫酸水解第23页
        3.5.2 醋酸水解第23-24页
        3.5.3 酶解第24页
        3.5.4 自然发酵第24页
        3.5.5 白腐菌发酵第24-25页
            3.5.5.1 白腐菌培养基第24页
            3.5.5.2 接种白腐菌第24-25页
            3.5.5.3 竹屑固体培养基第25页
            3.5.5.4 研究方法第25页
    3.6 竹屑多糖水提取方法研究第25-26页
    3.7 测定方法第26-27页
        3.7.1 Klason木质素的测定第26页
        3.7.2 纤维素含量测定第26页
        3.7.3 木质素降解程度的红外光谱分析第26页
        3.7.4 多糖含量测定第26页
        3.7.5 还原糖含量测定第26-27页
        3.7.6 蛋白质含量测定第27页
    3.8 结果计算第27-29页
        3.8.1 木质纤维素降解率第27-28页
        3.8.2 还原糖含量第28页
        3.8.3 多糖含量第28-29页
4 结果与分析第29-48页
    4.1 不同竹叶竹竿提取物的抑菌效果第29-31页
    4.2 不同流份的抑菌效果第31-32页
    4.3 毛竹提取物最小抑菌浓度第32-33页
    4.4 不同发酵处理后木质纤维素降解趋势第33-39页
    4.5 不同处理方法水解液成分对比第39页
    4.6 不同水解方法对竹屑中木质纤维素的降解第39-42页
    4.7 竹屑多糖水提法初探第42-48页
5 讨论第48-51页
    5.1 竹提取物的抑菌活性第48页
    5.2 竹木质纤维素降解第48-49页
    5.3 竹屑多糖热水提取法第49-50页
    5.4 竹加工废弃物水解发酵意义第50-51页
6 结论第51-52页
参考文献第52-57页
致谢第57-58页
作者简介第58页
在校期间研究成果第58页

论文共5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2,4-D降解菌的筛选、鉴定及其降解特性研究
下一篇:生态文明示范区指标体系构建实证研究--以厦门市翔安区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