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3-5页 |
| Abstact | 第5-7页 |
| 本论文中常用中英文缩写词 | 第12-13页 |
| 文献综述 | 第13-22页 |
| 引言 | 第22-24页 |
| 1 材料与方法 | 第24-38页 |
| 1.1 菌株和质粒 | 第24页 |
| 1.2 酶类、培养基与主要试剂(盒) | 第24页 |
| 1.3 培养基、溶液与抗菌药液的配制 | 第24-28页 |
| 1.3.1 主要培养基 | 第24-25页 |
| 1.3.2 琼脂糖凝胶电泳所用试剂 | 第25页 |
| 1.3.3 制备感受态细胞所需溶液 | 第25-26页 |
| 1.3.4 抗生素母液 | 第26页 |
| 1.3.5 生物膜形成试验所用试剂 | 第26页 |
| 1.3.6 抗菌药物母液 | 第26-28页 |
| 1.4 主要仪器 | 第28页 |
| 1.5 MRSA分离株的耐药性检测 | 第28-31页 |
| 1.5.1 耐药表型检测 | 第28-29页 |
| 1.5.2 抗菌药物对MRSA分离株的MIC测定 | 第29页 |
| 1.5.3 MRSA分离株携带的耐药基因检测 | 第29-31页 |
| 1.6 MRSA分离株的生物膜形成能力检测 | 第31-32页 |
| 1.6.1 表型检测 | 第31页 |
| 1.6.2 生物膜形成能力相关基因的检测 | 第31-32页 |
| 1.6.3 统计学分析 | 第32页 |
| 1.7 基因敲除质粒的构建与icaA/D基因缺失株的筛选鉴定 | 第32-37页 |
| 1.7.1 MRSA M5分离株icaA/D基因的克隆与同源性分析 | 第32页 |
| 1.7.2 基因敲除质粒pBT2-icaAL-icaDR的构建 | 第32-35页 |
| 1.7.3 icaA/D基因缺失株的筛选鉴定 | 第35-37页 |
| 1.8 icaA/D基因缺失株的耐药性及生物膜形成能力检测 | 第37-38页 |
| 1.8.1 icaA/D基因缺失株的耐药性检测 | 第37页 |
| 1.8.2 icaA/D基因缺失株的生物膜形成能力检测 | 第37-38页 |
| 2 结果与分析 | 第38-50页 |
| 2.1 MRSA分离株的耐药性 | 第38-39页 |
| 2.1.1 MRSA分离株的耐药表型 | 第38页 |
| 2.1.2 MRSA分离株携带耐药基因的情况 | 第38-39页 |
| 2.2 MRSA分离株的生物膜形成能力 | 第39-41页 |
| 2.2.1 分离株的生物膜形成表型 | 第39-40页 |
| 2.2.2 分离株携带生物膜形成相关基因的情况 | 第40页 |
| 2.2.3 生物膜形成形成相关基因与生物膜表型的相关性 | 第40-41页 |
| 2.3 MRSA分离株的耐药性与生物膜形成能力 | 第41页 |
| 2.4 基因敲除质粒的构建与icaA/D基因缺失株的筛选鉴定 | 第41-47页 |
| 2.4.1 icaA/D基因及其同源臂的扩增与序列分析 | 第41-43页 |
| 2.4.2 icaA/D基因上下游同源臂的连接 | 第43页 |
| 2.4.3 基因敲除质粒pBT2-icaAL-icaDR的鉴定 | 第43-44页 |
| 2.4.4 基因敲除质粒pBT2-icaAL-icaDR的电转结果 | 第44-45页 |
| 2.4.5 icaA/D基因缺失株的抗性筛选结果 | 第45页 |
| 2.4.6 icaA/D基因缺失株的鉴定结果 | 第45-47页 |
| 2.5 icaA/D基因缺失株的生物膜形成能力及耐药性 | 第47-50页 |
| 2.5.1 icaA/D基因缺失株的生物膜形成能力 | 第47页 |
| 2.5.2 icaA/D基因缺失株的耐药性 | 第47-50页 |
| 3 讨论 | 第50-54页 |
| 3.1 MRSA的多重耐药性及其耐药机制 | 第50-51页 |
| 3.2 MRSA分离株icaA/D基因缺失株的构建 | 第51-53页 |
| 3.3 MRSA耐药性与生物膜形成能力的相关性分析 | 第53-54页 |
| 4 结论 | 第54-55页 |
| 参考文献 | 第55-60页 |
| 附录 | 第60-71页 |
| 致谢 | 第71-72页 |
| 作者简介 | 第72-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