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与选题 | 第13-19页 |
1.1 纳米材料和纳米效应 | 第13-14页 |
1.2 纳米热力学的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1.3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 | 第16页 |
1.4 本课题的研究意义 | 第16-19页 |
第二章 纳米颗粒的热力学性质 | 第19-29页 |
2.1 球形纳米颗粒的热力学性质 | 第19-21页 |
2.2 立方形纳米颗粒的热力学性质 | 第21-23页 |
2.3 圆柱状纳米颗粒的热力学性质 | 第23-29页 |
2.3.1 棒状纳米颗粒的热力学性质 | 第26-27页 |
2.3.2 片状纳米颗粒的热力学性质 | 第27-29页 |
第三章 量子化学计算热力学性质的原理和方法 | 第29-39页 |
3.1 量子化学简介 | 第29页 |
3.2 量子化学计算原理 | 第29-30页 |
3.3 计算软件和计算方法的选择 | 第30-31页 |
3.4 高斯计算中的热力学 | 第31-37页 |
3.4.1 分子平动的贡献 | 第32-33页 |
3.4.2 电子运动的贡献 | 第33-34页 |
3.4.3 分子转动的贡献 | 第34-35页 |
3.4.4 分子振动的贡献 | 第35-37页 |
3.5 计算体系的选择 | 第37-38页 |
3.6 模型的构建思路 | 第38-39页 |
第四章 粒度和形貌对纳米铁热力学性质的影响 | 第39-85页 |
4.1 球形 Fe 原子簇的热力学性质 | 第39-51页 |
4.1.1 球形 Fe 原子簇的构建和计算细节 | 第39-43页 |
4.1.1.1 球形 Fe 簇的构建过程 | 第39-42页 |
4.1.1.2 球形 Fe 原子簇的计算细节 | 第42-43页 |
4.1.2 球形 Fe 原子簇的热力学性质计算结果 | 第43-51页 |
4.1.2.1 球形 Fe 原子簇的吉布斯能 G 计算结果 | 第43-44页 |
4.1.2.2 球形 Fe 原子簇的焓 H 计算结果 | 第44-46页 |
4.1.2.3 球形 Fe 原子簇的熵 S 计算结果 | 第46-47页 |
4.1.2.4 球形 Fe 原子簇的内能 U 计算结果 | 第47-49页 |
4.1.2.5 球形 Fe 原子簇的恒容热容 C_v计算结果 | 第49-51页 |
4.2 立方形 Fe 原子簇的热力学性质 | 第51-60页 |
4.2.1 立方形 Fe 原子簇的构建和计算细节 | 第51-54页 |
4.2.1.1 立方形 Fe 原子簇的构建过程 | 第51-54页 |
4.2.1.2 立方形 Fe 簇的计算细节 | 第54页 |
4.2.2 立方形 Fe 原子簇的热力学性质计算结果 | 第54-60页 |
4.2.2.1 立方形 Fe 原子簇的摩尔吉布斯能 G 计算结果 | 第54-55页 |
4.2.2.2 立方形 Fe 原子簇的焓 H 计算结果 | 第55-56页 |
4.2.2.3 立方形 Fe 原子簇的熵 S 计算结果 | 第56-58页 |
4.2.2.4 立方形 Fe 原子簇的内能 U 计算结果 | 第58-59页 |
4.2.2.5 立方形 Fe 原子簇的恒容热容 C_v计算结果 | 第59-60页 |
4.3 棒状 Fe 原子簇的热力学性质 | 第60-70页 |
4.3.1 棒状 Fe 原子簇的构建和计算细节 | 第60-63页 |
4.3.1.1 棒状 Fe 簇的构建过程 | 第60-63页 |
4.3.1.2 棒状 Fe 原子簇的计算细节 | 第63页 |
4.3.2 棒状 Fe 原子簇热力学性质的计算结果 | 第63-70页 |
4.3.2.1 棒状 Fe 原子簇的吉布斯能 G 计算结果 | 第63-64页 |
4.3.2.2 棒状 Fe 原子簇的焓 H 计算结果 | 第64-66页 |
4.3.2.3 棒状 Fe 簇的熵 S 计算结果 | 第66-67页 |
4.3.2.4 棒状 Fe 原子簇的内能 U 计算结果 | 第67-69页 |
4.3.2.5 棒状 Fe 原子簇的恒容热容 C_v计算结果 | 第69-70页 |
4.4 片状 Fe 原子簇的热力学性质 | 第70-79页 |
4.4.1 片状 Fe 原子簇的构建和计算细节 | 第70-71页 |
4.4.1.1 片状 Fe 原子簇的构建过程 | 第70-71页 |
4.4.1.2 片状 Fe 原子簇的计算细节 | 第71页 |
4.4.2 片状 Fe 原子簇热力学性质的计算结果 | 第71-79页 |
4.4.2.1 片状 Fe 原子簇的吉布斯能 G 计算结果 | 第71-72页 |
4.4.2.2 片状 Fe 原子簇的焓 H 计算结果 | 第72-74页 |
4.4.2.3 片状 Fe 原子簇的熵 S 计算结果 | 第74-76页 |
4.4.2.4 片状 Fe 原子簇的内能 U 计算结果 | 第76-77页 |
4.4.2.5 片状 Fe 原子簇的恒容热容 CV计算结果 | 第77-79页 |
4.5 不同形貌 Fe 原子簇的热力学性质对比 | 第79-83页 |
4.5.1 不同形貌 Fe 原子簇的吉布斯能 G 对比结果 | 第79页 |
4.5.2 不同形貌 Fe 原子簇的焓 H 对比结果 | 第79-80页 |
4.5.3 不同形貌 Fe 原子簇的熵 S 对比结果 | 第80-81页 |
4.5.4 不同形貌 Fe 原子簇的内能 U 对比结果 | 第81页 |
4.5.5 不同形貌 Fe 原子簇的恒容摩尔热容 C_v对比结果 | 第81-83页 |
4.6 本章总结 | 第83-85页 |
第五章 粒度与形貌对纳米 Ag 热力学性质的影响 | 第85-121页 |
5.1 球形 Ag 原子簇的热力学性质 | 第85-95页 |
5.1.1 球形 Ag 原子簇的构建和计算细节 | 第85-89页 |
5.1.1.1 球形 Ag 原子簇的构建过程 | 第85-88页 |
5.1.1.2 球形 Ag 原子簇的计算细节 | 第88-89页 |
5.1.2 球形 Ag 原子簇的热力学性质计算结果 | 第89-95页 |
5.1.2.1 球形 Ag 原子簇的吉布斯自由能 G 计算结果 | 第89-91页 |
5.1.2.2 球形 Ag 原子簇的焓 H 计算结果 | 第91页 |
5.1.2.3 球形 Ag 原子簇的熵 S 计算结果 | 第91-92页 |
5.1.2.4 球形 Ag 原子簇的内能 U 计算结果 | 第92-93页 |
5.1.2.5 球形 Ag 原子簇的恒压热容 C_v计算结果 | 第93-95页 |
5.2 立方形 Ag 原子簇的热力学性质 | 第95-102页 |
5.2.1 立方形 Ag 原子簇的构建和计算细节 | 第95-98页 |
5.2.1.1 立方形 Ag 原子簇的构建过程 | 第95-98页 |
5.2.1.2 立方形 Ag 原子簇的计算细节 | 第98页 |
5.2.2 立方形 Ag 原子簇的热力学性质计算结果 | 第98-102页 |
5.2.2.1 立方形 Ag 原子簇的吉布斯能 G 计算结果 | 第98页 |
5.2.2.2 立方形 Ag 原子簇的焓 H 计算结果 | 第98-99页 |
5.2.2.3 立方形 Ag 原子簇的熵 S 计算结果 | 第99-100页 |
5.2.2.4 立方形 Ag 原子簇的内能 U 计算结果 | 第100-101页 |
5.2.2.5 立方形 Ag 原子簇的恒容热容 C_v计算结果 | 第101-102页 |
5.3. 棒状 Ag 原子簇的热力学性质 | 第102-110页 |
5.3.1. 棒状 Ag 原子簇的构建和计算细节 | 第102-105页 |
5.3.1.1 棒状 Ag 原子簇的构建过程 | 第102页 |
5.3.1.2 棒状 Ag 原子簇的计算细节 | 第102-105页 |
5.3.2 棒状 Ag 原子簇热力学性质的计算结果 | 第105-110页 |
5.3.2.1 棒状 Ag 原子簇的吉布斯能 G 计算结果 | 第105页 |
5.3.2.2 棒状 Ag 原子簇的焓 H 计算结果 | 第105-106页 |
5.3.2.3 棒状 Ag 原子簇的熵 S 计算结果 | 第106-107页 |
5.3.2.4 棒状 Ag 原子簇的内能 U 计算结果 | 第107-108页 |
5.3.2.5 棒状 Ag 原子簇的恒容热容 C_v计算结果 | 第108-110页 |
5.4 片状 Ag 原子簇的热力学性质 | 第110-116页 |
5.4.1 片状 Ag 原子簇的构建模和计算细节 | 第110-111页 |
5.4.1.1 片状 Ag 原子簇的建模过程 | 第110-111页 |
5.4.1.2 片状 Ag 原子簇的计算细节 | 第111页 |
5.4.2 片状 Ag 原子簇热力学性质的计算结果 | 第111-116页 |
5.4.2.1 片状 Ag 原子簇的吉布斯能 G 计算结果 | 第111-112页 |
5.4.2.2 片状 Ag 原子簇的焓 H 计算结果 | 第112页 |
5.4.2.3 片状 Ag 原子簇的熵 S 计算结果 | 第112-113页 |
5.4.2.4 片状 Ag 原子簇的内能 U 计算结果 | 第113-114页 |
5.4.2.5 片状 Ag 原子簇的恒容热容 CV计算结果 | 第114-116页 |
5.5 不同形貌 Ag 原子簇的热力学性质对比 | 第116-120页 |
5.5.1 不同形貌 Ag 原子簇的摩尔吉布斯能 G 对比结果 | 第116页 |
5.5.2 不同形貌 Ag 原子簇的摩尔焓 H 对比结果 | 第116-117页 |
5.5.3 不同形貌 Ag 原子簇的摩尔熵 S 对比结果 | 第117-118页 |
5.5.4 不同形貌 Ag 原子簇的摩尔内能 U 对比结果 | 第118页 |
5.5.5 不同形貌 Ag 原子簇的恒容摩尔热容 C_v对比结果 | 第118-120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120-121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121-123页 |
6.1 结论 | 第121页 |
6.2 展望 | 第121-123页 |
参考文献 | 第123-129页 |
附录 | 第129-155页 |
致谢 | 第155-157页 |
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1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