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20页 |
1.1 课题研究背景 | 第12-16页 |
1.1.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1.1.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6-17页 |
1.2.1 研究目的 | 第16页 |
1.2.2 研究意义 | 第16-17页 |
1.3 研究方法及框架 | 第17-18页 |
1.3.1 研究方法 | 第17页 |
1.3.2 研究框架 | 第17-18页 |
1.4 相关理论基础 | 第18-20页 |
1.4.1“品牌重塑”概念界定 | 第18-19页 |
1.4.2“SWOT”分析概念界定 | 第19-20页 |
第2章“中华老字号”及“老边饺子”品牌现状 | 第20-26页 |
2.1“中华老字号”品牌概况 | 第20-21页 |
2.1.1“中华老字号”品牌现状 | 第20页 |
2.1.2 辽宁省“中华老字号”品牌现状 | 第20-21页 |
2.2“老边饺子”品牌概况 | 第21-26页 |
2.2.1“老边饺子”品牌历史 | 第21-23页 |
2.2.2“老边饺子”品牌现状 | 第23-26页 |
第3章“老边饺子”品牌SWOT分析 | 第26-36页 |
3.1“老边饺子”品牌系统的优势 | 第26-28页 |
3.1.1 品牌民俗性 | 第26页 |
3.1.2 品牌传承性 | 第26-27页 |
3.1.3 品牌文化性 | 第27-28页 |
3.2“老边饺子”品牌系统的不足之处 | 第28-32页 |
3.2.1 品牌定位单一 | 第28-29页 |
3.2.2 品牌理念构建粗糙 | 第29-30页 |
3.2.3 品牌视觉识别滞后 | 第30-31页 |
3.2.4 品牌传播途径常规化、无新意 | 第31-32页 |
3.3“老边饺子”品牌塑造机遇所在 | 第32-34页 |
3.3.1 政府大力扶持 | 第32-33页 |
3.3.2 品牌回潮趋势 | 第33-34页 |
3.4“老边饺子”品牌重塑面临挑战 | 第34-36页 |
3.4.1 消费人群、消费方式的转变 | 第34页 |
3.4.2“老味道”和“新口味”的把握 | 第34-36页 |
第4章“老边饺子”品牌系统创新再造思路 | 第36-57页 |
4.1“老边饺子”品牌多向定位 | 第36-39页 |
4.1.1 锁定高端消费人群的品牌定位高端化 | 第36-37页 |
4.1.2 吸引年轻消费人群的品牌定位年轻化 | 第37-39页 |
4.2“老边饺子”品牌文化精神挖掘 | 第39-44页 |
4.2.1“老边饺子”品牌传统精髓的延伸 | 第39-41页 |
4.2.2“老边饺子”品牌年轻理念的提倡 | 第41-44页 |
4.3“老边饺子”视觉识别系统的多元塑造 | 第44-52页 |
4.3.1 视觉识别系统的多样统一性 | 第44-46页 |
4.3.2 外带包装的人性化创新设计 | 第46-47页 |
4.3.3 色彩识别的感性化创新设计 | 第47-49页 |
4.3.4 视觉识别系统元素的多元性 | 第49-52页 |
4.4“老边饺子”品牌新媒体宣传途径提升 | 第52-57页 |
4.4.1 移动传媒:移动终端的“窄而告知” | 第52-53页 |
4.4.2 网络媒体:线上线下的便捷体验 | 第53-54页 |
4.4.3 实体店传媒:就餐环境的感情化设计 | 第54-55页 |
4.4.4 社交媒体:“买家”与“卖家”之间有互动有交流 | 第55-57页 |
第5章 适用于辽宁省商业老字号的品牌再造策略 | 第57-62页 |
5.1 基于新媒介的品牌多向定位 | 第57页 |
5.2 多向品牌理念延伸 | 第57-58页 |
5.3“多位一体”视觉识别系统 | 第58-60页 |
5.4 多元化的品牌传播途径 | 第60-62页 |
第6章“老边饺子”验证设计 | 第62-65页 |
6.1 视觉识别多维设计 | 第62-63页 |
6.2 单页面官网设计 | 第63页 |
6.3 色彩识别设计 | 第63-64页 |
6.4 互动式招贴设计 | 第64-65页 |
结论 | 第65-67页 |
附录 毕业设计及专业展赛获奖作品 | 第67-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0页 |
致谢 | 第70-71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含录用)的学术论文 | 第71-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