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 第4-5页 |
中文摘要 | 第5-8页 |
Abstract | 第8-10页 |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 第13-14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4-15页 |
第2章 综述 | 第15-20页 |
2.1 研究意义 | 第15-16页 |
2.2 流行病学 | 第16-17页 |
2.2.1 高血压前期患病率 | 第16页 |
2.2.2 高血压前期的危险因素 | 第16-17页 |
2.3 管理措施 | 第17-19页 |
2.3.1 非药物治疗 | 第18页 |
2.3.2 药物治疗 | 第18-19页 |
2.4 总结 | 第19-20页 |
第3章 资料与方法 | 第20-22页 |
3.1 研究对象 | 第20页 |
3.2 抽样方法 | 第20页 |
3.3 调查方法及内容 | 第20-21页 |
3.4 诊断标准 | 第21页 |
3.5 统计学处理 | 第21-22页 |
第4章 结果 | 第22-35页 |
4.1 调查对象基本情况 | 第22-23页 |
4.1.1 调查对象的年龄和性别构成情况 | 第22页 |
4.1.2 调查对象收缩压、舒张压情况 | 第22-23页 |
4.2 不同血压人群的相关情况 | 第23-28页 |
4.2.1 不血压人群的人口学特征 | 第23-24页 |
4.2.2 不同血压人群的吸烟情况 | 第24-25页 |
4.2.3 不同血压人群的饮酒情况 | 第25页 |
4.2.4 不同血压人群的饮茶情况 | 第25-26页 |
4.2.5 不同血压人群的体力劳动情况 | 第26-27页 |
4.2.6 不同血压人群肥胖情况 | 第27页 |
4.2.7 不同血压人群的空腹血糖(FPG)情况 | 第27-28页 |
4.2.8 不同血压人群的血脂胆固醇测量指标 | 第28页 |
4.3 高血压前期的危险因素分析 | 第28-35页 |
4.3.1 高血压前期的单因素分析 | 第28-33页 |
4.3.2 高血压前期危险因素的多因素非条件 logistic 回归分析 | 第33-35页 |
第5章 讨论 | 第35-37页 |
第6章 研究的不足与局限性 | 第37-38页 |
第7章 结论 | 第38-39页 |
参考文献 | 第39-44页 |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44-45页 |
致谢 | 第4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