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0页 |
前言 | 第10-11页 |
第一章. 植物化感作用研究方法综述 | 第11-20页 |
1. 挥发性物质 | 第11-13页 |
2. 雨雾淋溶 | 第13-15页 |
3. 植物根系分泌物 | 第15-17页 |
4. 植株残体分解 | 第17-18页 |
5. 其他 | 第18-20页 |
第二章. 黄檗落叶化学成分研究 | 第20-37页 |
1. 从黄檗落叶中分离得到的化合物 | 第20-25页 |
2. 新化合物的结构解析 | 第25-28页 |
3. 实验部分 | 第28-31页 |
4. 化合物结构鉴定数据 | 第31-37页 |
第三章. 黄檗落叶中化感活性部位的分离及生物活性检测 | 第37-73页 |
第一节、水浸液与乙醇提取物的化感活性 | 第37-43页 |
1. 材料与仪器 | 第37页 |
2. 方法 | 第37-38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38-43页 |
·水浸液与乙醇提取物对小麦种子萌发的影响 | 第38-40页 |
·水浸液与乙醇提取物对小麦幼苗生长的影响 | 第40-41页 |
·水浸液与乙醇提取物对小麦种子活力指数的影响 | 第41-43页 |
4. 小结 | 第43页 |
第二节、大孔树脂不同洗脱部位的生物活性检测 | 第43-49页 |
1. 实验材料与仪器 | 第43页 |
2. 方法 | 第43-44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44-49页 |
·大孔树脂不同洗脱部位对小麦种子萌发的影响 | 第44-46页 |
·大孔树脂不同洗脱部位对小麦幼苗生长的影响 | 第46-48页 |
·大孔树脂不同洗脱部位对小麦种子活力指数的影响 | 第48-49页 |
4. 小结 | 第49页 |
第三节、A部位成分的分离和生物活性检测 | 第49-56页 |
1. 材料与仪器 | 第49页 |
2. 方法 | 第49-50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50-56页 |
·A部位硅胶柱分离物对小麦种子萌发的影响 | 第50-52页 |
·A部位硅胶柱分离物对小麦幼苗生长的影响 | 第52-55页 |
·A部位硅胶柱分离物对小麦种子活力指数的影响 | 第55-56页 |
4. 小结 | 第56页 |
第四节、活性组分A3化感物质的分离鉴定及生物活性检测 | 第56-66页 |
1. 材料与仪器 | 第56-57页 |
2. 方法 | 第57-59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59-66页 |
·黄柏苷对小麦种子萌发及生长的影响 | 第59-62页 |
·黄柏苷对小麦种子萌发的影响 | 第59-60页 |
·黄柏苷对小麦幼苗生长的影响 | 第60-61页 |
·黄柏苷对小麦种子活力指数的影响 | 第61-62页 |
·黄柏苷对黄檗种子萌发及生长的影响 | 第62-65页 |
·黄柏苷对黄檗种子萌发的影响 | 第62-63页 |
·黄柏苷对黄檗幼苗生长的影响 | 第63-64页 |
·黄柏苷对黄檗种子活力指数的影响 | 第64-65页 |
·黄柏苷对黄檗种子后熟的影响 | 第65-66页 |
4. 小结与讨论 | 第66页 |
第五节、B部位活性成分的分离及生物活性检测 | 第66-73页 |
1. 方法 | 第66-67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67-72页 |
·B部位硅胶柱分离物对小麦萌发的影响 | 第67-68页 |
·B部位硅胶柱分离物对小麦幼苗生长的影响 | 第68-70页 |
·B部位硅胶柱分离物对小麦种子活力指数的影响 | 第70-72页 |
3. 小结 | 第72-73页 |
第四章. 黄檗生长地域土壤中黄柏苷的含量测定 | 第73-80页 |
1. 材料与仪器 | 第73页 |
2. 方法 | 第73-76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76-79页 |
4. 小结讨论与 | 第79-80页 |
第五章. 本文主要研究结果与结论 | 第80-82页 |
1. 黄檗落叶中化学成分的研究 | 第80页 |
2. 黄檗落叶中抑制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物质的分离鉴定 | 第80页 |
3. 黄柏苷对小麦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 | 第80-81页 |
4. 黄柏苷对黄檗种子低温后熟、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 | 第81页 |
5. 黄檗生长地域土壤中黄柏苷含量的初步研究 | 第81页 |
6. 结论 | 第81-82页 |
参考文献 | 第82-89页 |
致谢 | 第89-90页 |
作者简介 | 第90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第90-91页 |
论文附图 | 第91-10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