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财政、金融论文--财政、国家财政论文--中国财政论文--财政收入、支出论文--财政支出论文

WTO《政府采购协议》框架下中国政府采购市场开放策略研究

摘要第2-4页
ABSTRACT第4-6页
1 绪论第13-30页
    1.1 问题的提出第13-14页
    1.2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第14-18页
        1.2.1 研究背景第14-18页
        1.2.2 研究意义第18页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8-27页
        1.3.1 关于政府采购及其功能第18-20页
        1.3.2 关于政府采购市场开放的经济效益第20-23页
        1.3.3 关于开放政府采购市场的法律保障第23-24页
        1.3.4 关于开放政府采购市场的社会效应第24-26页
        1.3.5 关于GPA与加入GPA的策略问题第26-27页
    1.4 研究思路和方法第27-29页
        1.4.1 研究思路与主要内容第27-29页
        1.4.2 主要研究方法第29页
    1.5 创新点与不足之处第29-30页
        1.5.1 创新点第29页
        1.5.2 不足之处第29-30页
2 相关理论综述与分析模型建构第30-44页
    2.1 政府采购的公共经济学理论第30-32页
        2.1.1 公共支出管理理论第30-31页
        2.1.2 凯恩斯的政府干预理论第31-32页
    2.2 政府采购贸易自由化理论第32-36页
        2.2.1 对歧视性采购的批判第32-34页
        2.2.2 贸易促进发展理论第34-36页
    2.3 政府采购开放的模型结构第36-44页
        2.3.1 微观经济模型结构第36-41页
        2.3.2 产业经济模型结构第41-43页
        2.3.3 宏观经济模型结构第43-44页
3 中国政府采购市场的现状分析第44-61页
    3.1 中国政府采购制度的建立与发展第44-48页
        3.1.1 中国政府采购制度的产生背景第44-45页
        3.1.2 中国政府采购制度的发展历程第45-48页
    3.2 中国政府采购市场的发展现状第48-55页
        3.2.1 中国政府采购对象现状第48-51页
        3.2.2 中国政府采购主体现状第51-52页
        3.2.3 中国政府采购模式现状第52-55页
    3.3 中国政府采购市场存在的问题分析第55-61页
        3.3.1 政府采购规模小、范围窄第55-56页
        3.3.2 政府采购法律不健全第56-57页
        3.3.3 政府采购管理不规范第57-58页
        3.3.4 政府采购市场缺乏透明度第58-59页
        3.3.5 政府采购管理人员缺少职业化素养第59-61页
4 加入GPA对中国的影响分析第61-89页
    4.1 中国加入GPA谈判历程第61-70页
        4.1.1 GPA的产生及发展第61-65页
        4.1.2 中国政府采购国际化及其意义第65-67页
        4.1.3 中国提交出价清单概况第67-70页
    4.2 加入GPA对中国政府采购法律制度的影响第70-78页
        4.2.1 中国政府采购法律与GPA的差异分析第70-75页
        4.2.2 加入GPA对中国政府采购法律的影响第75-78页
    4.3 加入GPA对中国政府采购功能的影响第78-79页
        4.3.1 对政府采购经济功能的影响第78-79页
        4.3.2 对政府采购社会功能的影响第79页
    4.4 加入GPA对中国政府采购经济的影响第79-82页
        4.4.1 对政府采购定价机制的影响第79-81页
        4.4.2 对国内供应商市场拓展的影响第81-82页
    4.5 加入GPA对中国民族产业发展的影响第82-89页
        4.5.1 保护民族产业的必要性第82-83页
        4.5.2 政府采购的民族产业保护功能第83-85页
        4.5.3 民族产业开放的模拟分析第85-89页
5 GPA框架下中国政府采购市场开放策略研究第89-108页
    5.1 完善政府采购法律策略第89-95页
        5.1.1 完善中国政府采购法律的基本原则第89-90页
        5.1.2 完善政府采购适用范围制度第90-92页
        5.1.3 建立科学的采购方式和合理的采购程序规范第92-93页
        5.1.4 完善政府采购救济机制第93-95页
    5.2 实施国内产业保护策略第95-100页
        5.2.1 贯彻“国货”优先原则第96-98页
        5.2.2 制定中小企业优惠政策第98-99页
        5.2.3 促进自主创新第99页
        5.2.4 推动政府绿色采购第99-100页
    5.3 选择渐进式、差异性政府采购市场开放策略第100-104页
        5.3.1 谨慎选择国有企业的开放范围第100-102页
        5.3.2 充分考虑东、西部地区的差异第102-103页
        5.3.3 对少数民族地区实施优惠第103-104页
    5.4 采取合理的谈判策略第104-108页
        5.4.1 制定合理的采购门槛价第104-105页
        5.4.2 谨防“不对等”谈判第105-106页
        5.4.3 充分利用发展中国家身份展开谈判第106-107页
        5.4.4 采用合理的谈判方式,减少谈判阻力和成本第107-108页
6 国外开放政府采购市场出价策略分析第108-150页
    6.1 美国政府采购市场开放的出价策略分析第108-124页
        6.1.1 基于清单视角的出价策略第108-112页
        6.1.2 美国政府采购市场开放出价策略的经济分析第112-118页
        6.1.3 美国政府采购市场开放出价策略的法律分析第118-120页
        6.1.4 美国政府采购市场开放出价策略的社会效应分析第120-124页
    6.2 日本政府采购市场开放的出价策略分析第124-136页
        6.2.1 基于清单视角的出价策略第124-128页
        6.2.2 日本政府采购市场开放出价策略的经济分析第128-132页
        6.2.3 日本政府采购市场开放出价策略的法律分析第132-133页
        6.2.4 日本政府采购市场开放出价策略的社会效应分析第133-136页
    6.3 欧盟主要国家政府采购市场开放的出价策略分析第136-147页
        6.3.1 基于清单视角的出价策略第137-140页
        6.3.2 欧盟政府采购市场开放出价策略的经济分析第140-144页
        6.3.3 欧盟政府采购市场开放出价策略的法律分析第144-145页
        6.3.4 欧盟政府采购市场开放出价策略的社会效应分析第145-147页
    6.4 借鉴与启示第147-150页
        6.4.1 政府采购市场具有渐进开放和次序开放的规律第147-148页
        6.4.2 政府采购制度完善化是前提第148页
        6.4.3 最大限度发挥政府采购的政策功能第148页
        6.4.4 充分利用政府采购协议例外情形和成员方约定第148-150页
7 结论与政策建议第150-153页
    7.1 主要结论第150-151页
    7.2 政策建议第151-153页
发表论文第153-154页
参考文献第154-164页
后记第164-166页

论文共16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UDDI的教育云信息共享关键技术研究
下一篇:统计分析与预测系统研究:随机交互作用金融波动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