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0-11页 |
Abstract | 第11-12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19页 |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13-14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1.2.1 国内研究 | 第14页 |
1.2.2 国外研究 | 第14页 |
1.2.3 相关理论 | 第14-15页 |
1.3 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1.4 研究的主要目标 | 第16页 |
1.5 主要贡献 | 第16-17页 |
1.6 结构安排及逻辑主线 | 第17-18页 |
1.7 不足之处和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第18-19页 |
第二章 中国的利率市场化进程 | 第19-28页 |
2.1 利率市场化的理论争论与各国的实践 | 第19-21页 |
2.1.1 金融约束论和金融深化论及其应用 | 第19-20页 |
2.1.2 国外利率市场化改革与实践 | 第20-21页 |
2.1.3 国外利率市场化改革经验的借鉴价值 | 第21页 |
2.2 我国利率市场化进程回顾及特点 | 第21-25页 |
2.2.1 中国利率市场化改革思路与改革次序安排 | 第22-23页 |
2.2.2 中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相对滞后的一个解释 | 第23-24页 |
2.2.3 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特点 | 第24页 |
2.2.4 中国利率市场化的现实选择 | 第24-25页 |
2.3 对今后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展望 | 第25-28页 |
2.3.1 改革的主导力量 | 第25-26页 |
2.3.2 改革的速度 | 第26页 |
2.3.3 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总体进度 | 第26-28页 |
第三章 建设银行东营分行经营管理现状分析 | 第28-35页 |
3.1 经营特点分析 | 第28-29页 |
3.1.1 高负债率 | 第28页 |
3.1.2 高风险性 | 第28-29页 |
3.1.3 监督管理体制严格 | 第29页 |
3.2 建设银行东营分行组织结构及管理体制 | 第29-32页 |
3.2.1 内部组织结构 | 第29-31页 |
3.2.2 财务分析现状 | 第31-32页 |
3.3 管理概况 | 第32-35页 |
3.3.1 资本管理 | 第32页 |
3.3.2 存款管理 | 第32-33页 |
3.3.3 贷款管理 | 第33页 |
3.3.4 风险管理 | 第33-35页 |
第四章 利率市场化对建设银行东营分行经营管理的影响 | 第35-43页 |
4.1 利率市场化的共性影响 | 第35-36页 |
4.1.1 银行将具有自主定价权 | 第35-36页 |
4.1.2 促进银行的经营管理 | 第36页 |
4.2 对建设银行东营分行经营管理的影响 | 第36-43页 |
4.2.1 存贷利差收窄,银行盈利下降 | 第37-38页 |
4.2.2 银行风险偏好上升,资产质量下降 | 第38-40页 |
4.2.3 存款占比下降、贷款占比上升 | 第40-41页 |
4.2.4 利息收入占比下降,非息收入占比上升 | 第41-42页 |
4.2.5 银行业集中度上升,中小银行或会寻求联盟合作 | 第42-43页 |
第五章 基于协整与VAR模型的实证分析 | 第43-54页 |
5.1 VAR模型分析 | 第43-50页 |
5.1.1 VAR模型概述 | 第43-44页 |
5.1.2 VAR的计算 | 第44-48页 |
5.1.3 历史模拟模型 | 第48-49页 |
5.1.4 蒙特卡洛模拟模型 | 第49-50页 |
5.2 情景分析和压力测试 | 第50-53页 |
5.2.1 情景分析方法 | 第50-51页 |
5.2.2 压力测试 | 第51-53页 |
5.3 本章总结 | 第53-54页 |
第六章 利率市场化促使建设银行东营分行管理创新 | 第54-60页 |
6.1 利率市场化与建设银行东营分行遇到挑战 | 第54-55页 |
6.2 建设银行东营分行在经营管理体制上的不适应性 | 第55页 |
6.3 建设银行东营分行针对利率市场化对经营管理的改革 | 第55-56页 |
6.4 对建设银行东营分行经营管理改革思考 | 第56-57页 |
6.5 建设银行东营分行经营管理创新 | 第57-60页 |
总结 | 第60-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3页 |
致谢 | 第63-64页 |
附件 | 第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