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7-10页 |
ABSTRACT | 第10-13页 |
前言 | 第14-18页 |
参考文献 | 第15-18页 |
第一章 乳铁蛋白修饰纳米粒的构建和表征 | 第18-28页 |
1 仪器和材料 | 第18-19页 |
1.1 仪器 | 第18页 |
1.2 材料和试剂 | 第18-19页 |
1.3 溶液的配制 | 第19页 |
2 实验方法 | 第19-23页 |
2.1 NP的制备 | 第20页 |
2.2 Lf的巯基化 | 第20-21页 |
2.3 Lf-NP的制备 | 第21页 |
2.4 NP制备条件的筛选 | 第21-22页 |
2.5 NP和Lf-NP的表征 | 第22-23页 |
3 实验结果 | 第23-25页 |
3.1 Lf-NP制备条件的筛选 | 第23-24页 |
3.2 NP和Lf-NP的表征 | 第24-25页 |
4 讨论 | 第25-26页 |
4.1 NP制备方法的选择 | 第25页 |
4.2 Lf-NP的粒径 | 第25页 |
4.3 Lf-NP表面连接Lf | 第25-26页 |
5 小结 | 第26页 |
参考文献 | 第26-28页 |
第二章 Lf-NP的体外细胞摄取及机理研究 | 第28-49页 |
1 仪器和试剂 | 第28-29页 |
1.1 仪器 | 第28-29页 |
1.2 材料和试剂 | 第29页 |
2 实验方法 | 第29-34页 |
2.1 载6-香豆素的NP、Lf-NP的制备与表征 | 第29-30页 |
2.2 6-香豆素体外HPLC分析方法的建立 | 第30-31页 |
2.3 载药量和包封率测定 | 第31-32页 |
2.4 载6-香豆素的NP和Lf-NP的体外泄漏试验 | 第32页 |
2.5 16HBE14_o-细胞的培养 | 第32页 |
2.6 16HBE14_o-细胞摄取载6-香豆素的NP和Lf-NP的定性观察 | 第32-33页 |
2.7 16HBE14_o-细胞摄取载6-香豆素的NP和Lf-NP的定量分析 | 第33页 |
2.8 16HBE14_o-细胞摄取载6-香豆素的NP和Lf-NP的机理考察 | 第33-34页 |
2.9 Lf-NP的体外毒性考察 | 第34页 |
3 实验结果 | 第34-42页 |
3.1 载6-香豆素的NP和Lf-NP的粒径及zeta电位 | 第34-35页 |
3.2 6-香豆素体外HPLC分析方法的建立 | 第35页 |
3.3 NP中6-香豆素的测定 | 第35-37页 |
3.4 载药量与包封率 | 第37页 |
3.5 6 香豆素的体外泄漏试验 | 第37-38页 |
3.6 16HBE14_o-细胞摄取载6-香豆素的NP和Lf-NP的定性观察 | 第38页 |
3.7 16HBE14_o-细胞摄取载6-香豆素的NP和Lf-NP的定量分析 | 第38-39页 |
3.8 16HBE14_o-细胞摄取载6-香豆素的NP和Lf-NP的机制研究 | 第39-41页 |
3.9 细胞毒性试验 | 第41-42页 |
4 讨论 | 第42-44页 |
4.1 靶向配体的选择 | 第42-43页 |
4.2 6-香豆素示踪NP的可行性分析 | 第43页 |
4.3 16HBE14_o-对于载6-香豆素的NP和Lf-NP的摄取 | 第43页 |
4.4 16HBE14_o-对于载6-香豆素的Lf-NP的摄取机制 | 第43-44页 |
4.5 Lf-NP的体外毒性考察 | 第44页 |
5 小结 | 第44-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49页 |
第三章 Lf/Lf-NP经鼻入脑的体内靶向性研究 | 第49-65页 |
1 仪器和材料 | 第49-50页 |
1.1 仪器 | 第49页 |
1.2 材料和试剂 | 第49-50页 |
1.3 实验动物 | 第50页 |
2 实验方法 | 第50-54页 |
2.1 定性观察Cy5.5标记的Lf/BSA大鼠鼻腔给药后的体内分布 | 第50页 |
2.2 载6-香豆素的NP/Lf-NP大鼠鼻腔给药后的脑组织分布 | 第50-54页 |
3 实验结果 | 第54-62页 |
3.1 活体成像观察Cy5.5标记的Lf/BSA大鼠鼻腔给药后的体内分布 | 第54-56页 |
3.2 载6-香豆素的NP/Lf-NP大鼠鼻腔给药后的脑组织分布的定量分析 | 第56-62页 |
4 讨论 | 第62-63页 |
4.1 活体成像采用Cy5.5探针蛋白质示踪可行性分析 | 第62页 |
4.2 Lf-NP经鼻给药的脑靶向性及入脑机理 | 第62-63页 |
5 小结 | 第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5页 |
第四章 Lf-NP鼻腔给药治疗老年性痴呆的药效学评价 | 第65-94页 |
第一节 包载NAP的NP和Lf-NP制备与性质考察 | 第66-71页 |
1 仪器和材料 | 第66页 |
1.1 仪器 | 第66页 |
1.2 材料和试剂 | 第66页 |
2 实验方法 | 第66-68页 |
2.1 NP中NAP的体外分析方法建立与评价 | 第66-67页 |
2.2 载NAP的NP和Lf-NP的制备与表征 | 第67-68页 |
3 实验结果 | 第68-71页 |
3.1 NP中NAP体外分析方法的建立与评价 | 第68-69页 |
3.2 NP-NAP和Lf-NP-NAP的表征 | 第69-71页 |
第二节 载NAP的Lf-NP鼻腔给药后对阿尔茨海默模型小鼠药效学研究 | 第71-94页 |
1. 仪器和材料 | 第73页 |
1.1 仪器 | 第73页 |
1.2 材料和试剂 | 第73页 |
1.3 实验动物 | 第73页 |
1.4 NP-NAP及Lf-NP-NAP的制备 | 第73页 |
1.5 Aβ_(1-40)的老化 | 第73页 |
2 实验方法 | 第73-79页 |
2.1 海马区注射Aβ_(1-40)肽联合IBO构建小鼠痴呆模型 | 第73-74页 |
2.2 实验分组与治疗方案 | 第74页 |
2.3 小鼠Morris水迷宫试验 | 第74-76页 |
2.4 小鼠脑部海马AChE活力的测定 | 第76-77页 |
2.5 小鼠脑部海马ChAT活力的测定 | 第77-78页 |
2.6 形态学观察 | 第78-79页 |
2.7 统计分析 | 第79页 |
3 实验结果 | 第79-89页 |
3.1 小鼠Morris水迷宫的定位航行实验 | 第79-81页 |
3.2 小鼠Morris水迷宫的探索实验 | 第81-84页 |
3.3 小鼠海马匀浆中AChE活力测定 | 第84-85页 |
3.4 小鼠脑部海马ChAT活力测定 | 第85-86页 |
3.5 形态学观察 | 第86-89页 |
4 讨论 | 第89页 |
5 本章小结 | 第89-90页 |
参考文献 | 第90-94页 |
全文总结 | 第94-96页 |
主要创新点 | 第96-97页 |
后继工作及展望 | 第97-98页 |
致谢 | 第98-100页 |
附录 | 第100-10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