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1 引言 | 第9-18页 |
1.1 问题的提出——从一个真实案例说起 | 第9-10页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0-11页 |
1.2.1 研究目的 | 第10-11页 |
1.2.2 研究意义 | 第11页 |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1-15页 |
1.3.1 国外研究综述 | 第11-12页 |
1.3.2 国内研究综述 | 第12-15页 |
1.3.3 文献评述 | 第15页 |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图 | 第15-16页 |
1.4.1 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1.4.2 技术路线图 | 第16页 |
1.5 本文创新点与不足 | 第16-18页 |
2 相关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 第18-21页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第18-19页 |
2.1.1 工资及工资支付保障制度 | 第18页 |
2.1.2 劳动监察和劳动保障监察 | 第18-19页 |
2.2 理论基础 | 第19-21页 |
2.2.1 政府监管理论 | 第19页 |
2.2.2 流程再造理论 | 第19-21页 |
3 福州市企业工资支付中劳动保障监察现状和问题 | 第21-34页 |
3.1 福州市企业工资支付劳动保障监察的现状 | 第21-27页 |
3.1.1 福州市劳动保障监察对象的现状 | 第21页 |
3.1.2 福州市企业工资支付的现状 | 第21-23页 |
3.1.3 福州市劳动保障监察机构队伍人员现状 | 第23-24页 |
3.1.4 福州市劳动保障监察对企业工资支付监管的现状 | 第24-27页 |
3.2 福州市企业工资支付劳动保障监察存在的问题 | 第27-34页 |
3.2.1 福州市劳动保障监察机构队伍人员存在的问题 | 第27-29页 |
3.2.2 企业工资支付劳动保障监察执法活动中存在的问题 | 第29-31页 |
3.2.3 劳动保障监察执法缺乏行政强制力产生的问题 | 第31-34页 |
4 国外及国内其他地区监管实践与启示 | 第34-41页 |
4.1 美国的监管实践与启示 | 第34-36页 |
4.1.1 美国工资工时处开展劳动监察的程序 | 第34-35页 |
4.1.2 美国工资工时处提高效率的做法 | 第35-36页 |
4.1.3 启示 | 第36页 |
4.2 韩国的监管实践与启示 | 第36-37页 |
4.3 中国香港地区的监管实践与启示 | 第37-38页 |
4.4 厦门市劳动保障监察实践与启示 | 第38-39页 |
4.5 上海市劳动保障监察实践与启示 | 第39-41页 |
5 加强福州市劳动保障监察对企业工资支付监管作用的对策 | 第41-53页 |
5.1 加强队伍建设以增强监管作用 | 第41-42页 |
5.1.1 优化组合形成合力 | 第41页 |
5.1.2 加强制度建设和推行绩效考核机制 | 第41-42页 |
5.2 优化分工促进执法工作重心前移 | 第42-49页 |
5.2.1 利用两网化平台进行流程再造科学管理 | 第42-45页 |
5.2.2 建立欠薪案件预警机制 | 第45-46页 |
5.2.3 转变服务方式推进文明执法 | 第46-47页 |
5.2.4 逐步把工作重心转移到事前预防 | 第47-48页 |
5.2.5 处理好与劳动争议仲裁的职能交叉执法问题 | 第48-49页 |
5.3 增加执法刚性提高执法效率 | 第49-53页 |
5.3.1 严格执法增加企业违法成本 | 第49-50页 |
5.3.2 加强与政法机关的刑事司法衔接工作 | 第50-51页 |
5.3.3 加大工资保证金监管力度 | 第51-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6页 |
致谢 | 第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