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1 绪论 | 第8-13页 |
1.1 工程背景 | 第8-9页 |
1.2 研究现状 | 第9-10页 |
1.3 我国湿陷性黄土桩基负摩阻力的相关规范 | 第10-11页 |
1.4 本文主要工作 | 第11-13页 |
2 关中黄土湿陷变形计算的模量折减法 | 第13-29页 |
2.1 概述 | 第13页 |
2.2 ABAQUS软件在桩基工程的应用 | 第13页 |
2.3 黄土的工程性质及负摩阻力产生机理 | 第13-16页 |
2.4 水力等效法 | 第16-17页 |
2.5 模量折减法 | 第17-21页 |
2.5.1 浸水后模量的折减 | 第17-20页 |
2.5.2 浸水后容重的增加 | 第20-21页 |
2.6 有限元模型 | 第21-22页 |
2.7 模量折减法模拟关中湿陷黄土桩基现场试验 | 第22-28页 |
2.7.1 蒲城电厂桩基负摩阻力数值模拟 | 第22-24页 |
2.7.2 宝鸡第二发电厂桩基负摩阻力数值模拟 | 第24-26页 |
2.7.3 潼关桩基负摩阻力数值模拟 | 第26-28页 |
2.8 结论 | 第28-29页 |
3 关中湿陷性黄土地基中单桩负摩阻力性状分析 | 第29-53页 |
3.1 概述 | 第29页 |
3.2 湿陷性黄土地基中单桩负摩阻力分布规律 | 第29-36页 |
3.2.1 桩顶设计荷载对湿陷性黄土桩基负摩阻力的影响 | 第29-31页 |
3.2.2 桩端土变形模量对湿陷性黄土桩基负摩阻力的影响 | 第31-33页 |
3.2.3 桩身长径比对湿陷性黄土桩基负摩阻力的影响 | 第33-36页 |
3.3 折线法计算桩基负摩阻力 | 第36-39页 |
3.4 关中湿陷性黄土地基中桩基负摩阻力分布形式 | 第39-51页 |
3.4.1 关中地区桩基负摩阻力中性点位置 | 第42-45页 |
3.4.2 关中地区桩基负摩阻力最大值位置 | 第45-48页 |
3.4.3 关中地区桩基负摩阻力最大值系数 | 第48-50页 |
3.4.4 折线法适用性分析 | 第50-51页 |
3.5 结论 | 第51-53页 |
4 关中湿陷性黄土地基中群桩负摩阻力性状分析 | 第53-66页 |
4.1 概述 | 第53页 |
4.2 2×2群桩中基桩负摩阻力分析 | 第53-59页 |
4.2.1 数值模型 | 第53-54页 |
4.2.2 模型参数 | 第54页 |
4.2.3 基桩负摩阻力随浸水加载过程的变化规律 | 第54-55页 |
4.2.4 桩间距对基桩负摩阻力的影响 | 第55-58页 |
4.2.5 桩端土变形模量对群桩负摩阻力的影响 | 第58-59页 |
4.3 3×3群桩中基桩负摩阻力分析 | 第59-62页 |
4.3.1 计算模型 | 第59页 |
4.3.2 群桩不同位置基桩负摩阻力群桩效应 | 第59-60页 |
4.3.3 群桩基桩数量对负摩阻力群桩效应的影响 | 第60-62页 |
4.4 关中湿陷性黄土地基中群桩负摩阻力计算 | 第62-64页 |
4.5 结论 | 第64-66页 |
5 结论与展望 | 第66-68页 |
5.1 主要结论 | 第66-67页 |
5.2 下一步工作的建议 | 第67-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1页 |
致谢 | 第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