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4页 |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 第8页 |
第二节 选题缘由 | 第8-10页 |
一、个人缘由 | 第8-9页 |
二、工作缘由 | 第9-10页 |
第三节 选题意义 | 第10-12页 |
一、实践意义 | 第10-11页 |
二、理论意义 | 第11-12页 |
第四节 研究思路及研究方法 | 第12-14页 |
一、研究思路 | 第12-13页 |
二、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第二章 文献综述及研究基础 | 第14-27页 |
第一节 核心概念界定 | 第14-20页 |
一、“6S”管理 | 第14-19页 |
二、养成教育 | 第19-20页 |
第二节“6S”管理研究现状述评 | 第20-22页 |
一、国外研究现状 | 第20页 |
二、国内研究现状 | 第20-21页 |
三、校园“6S”管理研究现状 | 第21-22页 |
第三节 学生养成教育研究现状述评 | 第22-24页 |
一、国外研究现状 | 第22页 |
二、国内研究现状 | 第22-24页 |
第四节 研究理论基础 | 第24-27页 |
一、人本主义理论 | 第24页 |
二、行为主义理论 | 第24-25页 |
三、主体教育理论 | 第25-26页 |
四、终身教育理论 | 第26-27页 |
第三章 6S管理在中华小学书香门第分校养成教育中的实施 | 第27-43页 |
第一节 中华小学书香门第分校概况 | 第27页 |
第二节 中华小学书香门第分校学生行为养成教育现状及引入 6S管理的背景 | 第27-28页 |
一、学校领导层更换,创新管理制度 | 第27-28页 |
二、学生养成教育有待提升,德育管理效果不明显 | 第28页 |
第三节 中华小学书香门第分校实施 6S管理的基本内容 | 第28-37页 |
一、1S整理的推行:学会正确分类,携带与学习有关的物品入校 | 第28-30页 |
二、2S整顿的推行:学会在家、在校,将自己所需物品放置整齐 | 第30-31页 |
三、3S清扫的推行:制定清扫细则 | 第31-33页 |
四、4S清洁的推行:以学生为主体,建立健全的班级管理秩度 | 第33-34页 |
五、5S素养的推进:增强小学生自我发展意识,促进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 第34-36页 |
六、6S安全的推行: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模式 | 第36-37页 |
第四节 中华小学书香门第分校实施 6S管理的途径和方法 | 第37-43页 |
一、教师培训:6S管理与学生养成教育的密切关联 | 第37-39页 |
二、主题班会:就 6S标准寻找班级学生养成教育 | 第39-41页 |
三、德育处考核:文明班级评选 | 第41-42页 |
四、家长会培训:提升家校配合 | 第42-43页 |
第四章 6S管理在小学生养成教育中实施的效果和不足 | 第43-54页 |
第一节 中华小学书香门第分校 6S管理的效果 | 第43-49页 |
一、班级用品损耗降低 | 第43页 |
二、学生学习习惯明显好转 | 第43-46页 |
四、校园环境更加美化、班级环境整洁有序 | 第46-47页 |
五、学生自律性提高,自主管理意识增强 | 第47-48页 |
六、学生安全意识提升,有效地降低了事故率 | 第48-49页 |
第二节 中华小学书香门第分校 6S管理存在的不足 | 第49-50页 |
一、家校同步仍有待提升 | 第49页 |
二、制度太过统一,无法体现班级管理的特色与优势 | 第49-50页 |
三、教师在 6S管理中对学生养成教育的示范榜样作用不足 | 第50页 |
第三节 中华小学书香门第分校开展 6S管理的困境 | 第50-54页 |
一、班主任王老师的心声:“6S,让我心累!” | 第51-52页 |
二、部分学生心声:“我已习惯,不想改变,也难以改变。” | 第52-53页 |
三、个别家长疑虑:“企业 6S管理应用到学校管理,会不会太死板?” | 第53-54页 |
第五章 6S管理在小学生养成教育中实施的改进建议 | 第54-60页 |
一、深入建立家校有效沟通机制 | 第54-55页 |
二、提出 6S+1 管理模式 | 第55-56页 |
三、注重提升教师素养 | 第56页 |
四、多元化鼓励,完善管理制度 | 第56-58页 |
五、走出去、找标杆 | 第58-60页 |
结语 | 第60-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3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 第63-64页 |
致谢 | 第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