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全双工通信技术的物理层密钥生成技术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7页 |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 | 第9-10页 |
1.2 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 第10-14页 |
1.3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及创新点 | 第14页 |
1.4 论文的结构安排 | 第14-17页 |
第二章 基于无线信道物理层特性的密钥生成研究 | 第17-35页 |
2.1 信道特征 | 第17-21页 |
2.1.1 无线信号传输 | 第17-21页 |
2.2 密钥生成的理论基础 | 第21-24页 |
2.2.1 短时互易性 | 第22-23页 |
2.2.2 信道空间变化性 | 第23页 |
2.2.3 时间变化性 | 第23-24页 |
2.3 密钥生成的研究 | 第24-31页 |
2.3.1 密钥生成过程 | 第24页 |
2.3.2 密钥生成算法 | 第24-31页 |
2.4 密钥生成机制的评估指标 | 第31-32页 |
2.4.1 密钥生成速率 | 第31页 |
2.4.2 密钥不匹配率 | 第31页 |
2.4.3 密钥熵 | 第31-32页 |
2.5 窃听风险 | 第32-33页 |
2.5.1 破坏性干扰攻击 | 第32页 |
2.5.2 操作性干扰攻击 | 第32页 |
2.5.3 信道操控性攻击 | 第32-33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33-35页 |
第三章 基于全双工中继节点的密钥生成研究 | 第35-51页 |
3.1 引言 | 第35-36页 |
3.2 全双工通信技术 | 第36-39页 |
3.2.1 自干扰 | 第36-37页 |
3.2.2 信道探测与估计 | 第37-39页 |
3.3 基于半双工中继节点的密钥生成机制 | 第39-42页 |
3.3.1 半双工中继系统模型 | 第39-40页 |
3.3.2 通信时隙与通信过程 | 第40-42页 |
3.4 基于全双工节点的中继网络的密钥生成机制 | 第42-45页 |
3.4.1 全双工系统模型 | 第42-43页 |
3.4.2 通信时隙与通信过程 | 第43-45页 |
3.5 分析与比较 | 第45-49页 |
3.5.1 功率分配与优化 | 第46页 |
3.5.2 仿真与分析 | 第46-49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49-51页 |
第四章 基于正交导频设计的全双工通信密钥生成研究 | 第51-63页 |
4.1 OFDM及其应用 | 第51-52页 |
4.1.1 802.11底层协议 | 第51页 |
4.1.2 基于OFDM的正交导频设计 | 第51-52页 |
4.2 基于正交导频设计的全双工中继密钥生成机制 | 第52-58页 |
4.2.1 系统模型 | 第52页 |
4.2.2 通信过程 | 第52-55页 |
4.2.3 功率分配与优化 | 第55-58页 |
4.3 实验仿真与分析 | 第58-61页 |
4.3.1 仿真结果与分析 | 第58-61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61-63页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3-65页 |
5.1 全文工作总结 | 第63-64页 |
5.2 后续工作及展望 | 第64-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71页 |
致谢 | 第71-72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 第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