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1 绪论 | 第9-16页 |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1.1.1 选题背景 | 第9-10页 |
1.1.2 研究目的 | 第10页 |
1.1.3 研究意义 | 第10页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0-14页 |
1.2.1 国外研究综述 | 第10-12页 |
1.2.2 国内研究综述 | 第12-14页 |
1.3 研究内容及思路 | 第14页 |
1.4 研究方法及创新点 | 第14-16页 |
2 马克思流通理论 | 第16-27页 |
2.1 流通的内涵和重要性 | 第16-17页 |
2.1.1 流通的内涵 | 第16页 |
2.1.2 商品惊险的跳跃 | 第16-17页 |
2.2 商业资本 | 第17-19页 |
2.2.1 商业资本的内涵 | 第17-18页 |
2.2.2 商业资本的作用 | 第18页 |
2.2.3 商业利润源泉论 | 第18-19页 |
2.3 流通时间与流通费用理论 | 第19-21页 |
2.3.1 流通时间 | 第19页 |
2.3.2 流通费用 | 第19-21页 |
2.4 商品流通货币流通资本流通 | 第21-23页 |
2.4.1 商品流通 | 第21-22页 |
2.4.2 货币流通 | 第22页 |
2.4.3 资本流通 | 第22-23页 |
2.5 社会总资本流通 | 第23-25页 |
2.5.1 社会生产的两大部类之间的流通 | 第23页 |
2.5.2 简单再生产条件下的交换 | 第23-24页 |
2.5.3 扩大再生产条件下的交换 | 第24-25页 |
2.6 马克思流通理论对农产品销售模式的启示 | 第25-27页 |
2.6.1 充分认识农产品销售的重要性 | 第25页 |
2.6.2 缩短农产品的流通时间 | 第25-26页 |
2.6.3 减少农产品流通费用降低流通成本 | 第26-27页 |
3 当前我国农产品销售模式概况 | 第27-35页 |
3.1 农产品的特点 | 第27-28页 |
3.1.1 数量大品种多 | 第27页 |
3.1.2 产量不稳定 | 第27-28页 |
3.1.3 易腐烂消费具有时限性 | 第28页 |
3.1.4 难标准化质量的隐匿性 | 第28页 |
3.2 当前农产品销售模式 | 第28-35页 |
3.2.1 集贸市场模式 | 第29页 |
3.2.2 批发市场模式 | 第29-30页 |
3.2.3 连锁超市模式 | 第30-31页 |
3.2.4 农业专业合作社模式 | 第31页 |
3.2.5 电子商务销售的模式 | 第31-35页 |
4 当前农产品销售模式存在的问题 | 第35-41页 |
4.1 农产品传统销售模式存在的问题 | 第35-38页 |
4.1.1 集贸市场管理滞后 | 第35页 |
4.1.2 批发市场发展体系不完善 | 第35-36页 |
4.1.3 连锁超市经营管理水平低 | 第36-37页 |
4.1.4 农业专业合作社实力较弱 | 第37-38页 |
4.2 农产品电子商务销售模式存在的问题 | 第38-41页 |
4.2.1 网络设施比较落后相应人才缺乏 | 第38页 |
4.2.2 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善 | 第38-39页 |
4.2.3 电子商务物流基础薄弱 | 第39页 |
4.2.4 质量安全问题有待解决 | 第39-41页 |
5 解决农产品销售模式的主要对策 | 第41-48页 |
5.1 农产品传统销售模式的对策 | 第41-43页 |
5.1.1 提升集贸市场管理水平 | 第41页 |
5.1.2 完善批发市场发展体系 | 第41-42页 |
5.1.3 改进超市经营管理水平 | 第42-43页 |
5.1.4 发展农业专业合作社 | 第43页 |
5.2 农产品电子商务销售模式的对策 | 第43-48页 |
5.2.1 提高农民参与电子商务的能力注重人才培养 | 第44页 |
5.2.2 完善农产品电子商务销售的法律法规 | 第44-45页 |
5.2.3 建立现代化的农产品物流系统 | 第45-46页 |
5.2.4 健全可追溯体系严格保障农产品质量和安全 | 第46-48页 |
6 结语 | 第48-49页 |
致谢 | 第49-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