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朝表文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引言 | 第9-14页 |
1.1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1.1.1 选题背景 | 第9-10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0页 |
1.2 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1.2.1 表文研究的专著 | 第10-11页 |
1.2.2 表文文体方面的研究 | 第11页 |
1.2.3 表文文风方面的研究 | 第11页 |
1.2.4《文选》中的表文研究 | 第11-12页 |
1.2.5 个体作家的研究 | 第12页 |
1.3 研究内容 | 第12页 |
1.4 研究方法 | 第12-14页 |
1.4.1 文献研究法 | 第12-13页 |
1.4.2 定量分析法 | 第13页 |
1.4.3 个案研究法 | 第13-14页 |
第1章 南北朝表文概述 | 第14-20页 |
1.1 表文文体的源流 | 第14-15页 |
1.2 南北朝表文盛行的背景 | 第15-20页 |
1.2.1 政治背景 | 第15-16页 |
1.2.2 文化背景 | 第16-18页 |
1.2.3 军事背景 | 第18-20页 |
第2章 南北朝表文内容 | 第20-26页 |
2.1 辞让封赏 | 第20-21页 |
2.2 军事决策 | 第21-22页 |
2.3 举贤荐能 | 第22-23页 |
2.4 礼仪文教 | 第23-25页 |
2.5 民生稼穑 | 第25-26页 |
第3章 南朝表文 | 第26-44页 |
3.1 宋齐表文——以江淹表文为例 | 第26-33页 |
3.1.1 句式灵活多变 | 第26-27页 |
3.1.2 典故类型多样 | 第27-29页 |
3.1.3 色彩秾丽 | 第29-30页 |
3.1.4 苍劲有力 | 第30-31页 |
3.1.5 爱奇尚异 | 第31-33页 |
3.2 齐梁表文——以沈约表文为例 | 第33-40页 |
3.2.1 文辞明白雅致 | 第34-35页 |
3.2.2 用典自然精巧 | 第35-38页 |
3.2.3 情感诚恳真挚 | 第38-39页 |
3.2.4 文质交融相合 | 第39-40页 |
3.3 梁陈表文——以徐陵表文为例 | 第40-44页 |
3.3.1 属对工整 | 第40-41页 |
3.3.2 用典绵密 | 第41页 |
3.3.3 情理兼备 | 第41-42页 |
3.3.4 声律谐美 | 第42-44页 |
第4章 北朝表文 | 第44-61页 |
4.1 自南入北文人表文——以庾信表文为例 | 第44-50页 |
4.1.1 偶对工巧 | 第44-45页 |
4.1.2 用典精当 | 第45-46页 |
4.1.3 声律谐美 | 第46-47页 |
4.1.4 隽雅藻釆 | 第47-50页 |
4.2 北朝本土作家表文——以邢邵表文为例 | 第50-56页 |
4.2.1 善用比喻 | 第50-51页 |
4.2.2 善用典故 | 第51-53页 |
4.2.3 对仗精工 | 第53-54页 |
4.2.4 词致宏远 | 第54-56页 |
4.3 北朝表文特色 | 第56-61页 |
4.3.1 风骨峥嵘 | 第56-57页 |
4.3.2 气势雄健 | 第57-59页 |
4.3.3 叙事简直 | 第59-61页 |
第5章 南北朝表文的文化价值 | 第61-64页 |
5.1 官场的惺惺作态 | 第61-62页 |
5.2 儒家的忠荩之节 | 第62-64页 |
结语 | 第64-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70页 |
附录 | 第70-82页 |
后记 | 第82-83页 |
在校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著作情况 | 第8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