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响应面理论的闸基脱空范围反演识别研究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8-19页 |
1.1 课题来源 | 第8页 |
1.2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8-10页 |
1.3 水闸病害类型与成因分析 | 第10-14页 |
1.4 水闸闸基隐患诊断技术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4-17页 |
1.5 本文的研究内容 | 第17-19页 |
第2章 基本理论 | 第19-27页 |
2.1 响应面基本理论 | 第19-24页 |
2.1.1 特征量和参数的选取 | 第20页 |
2.1.2 实验设计方法 | 第20-21页 |
2.1.3 响应面多项式函数的选择 | 第21-23页 |
2.1.4 响应面精度的评价指标 | 第23-24页 |
2.2 遗传算法基本理论 | 第24-26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26-27页 |
第3章 单孔实体水闸底板脱空区域识别 | 第27-54页 |
3.1 脱空区域描述与分类 | 第27-30页 |
3.1.1 脱空区域描述 | 第27-28页 |
3.1.2 脱空区域分类 | 第28-30页 |
3.2 实体水闸模型与模态分析 | 第30-34页 |
3.2.1 结构模型 | 第30-31页 |
3.2.2 模态分析 | 第31-34页 |
3.3 实体水闸闸底板单侧脱空识别 | 第34-47页 |
3.3.1 基于频率信息的脱空识别 | 第34-40页 |
3.3.2 基于频率和振型信息的脱空识别 | 第40-47页 |
3.4 实体水闸闸底板多侧脱空识别 | 第47-52页 |
3.4.1 响应面模型的建立 | 第48-49页 |
3.4.2 基于遗传算法的脱空识别结果 | 第49-52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52-54页 |
第4章 桩基础水闸底板脱空区域识别 | 第54-70页 |
4.1 引言 | 第54页 |
4.2 桩基础水闸模型与模态分析 | 第54-58页 |
4.2.1 结构模型 | 第54-55页 |
4.2.2 模态分析 | 第55-58页 |
4.3 桩基础水闸单侧脱空识别 | 第58-63页 |
4.3.1 响应面模型的建立 | 第58-59页 |
4.3.2 基于遗传算法的脱空识别结果 | 第59-63页 |
4.4 桩基础水闸多侧脱空识别 | 第63-69页 |
4.4.1 响应面模型的建立 | 第63-64页 |
4.4.2 基于遗传算法的脱空识别结果 | 第64-67页 |
4.4.3 测点下移对识别结果影响的分析 | 第67-69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69-70页 |
第5章 结论和展望 | 第70-72页 |
5.1 结论 | 第70-71页 |
5.2 展望 | 第71-72页 |
致谢 | 第72-73页 |
参考文献 | 第73-77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