坝垛工程根石走失数值模拟研究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7页 |
1.1 根石走失的研究背景 | 第9页 |
1.2 根石走失的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1.3 根石走失的研究现状 | 第10-13页 |
1.4 根石走失的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1.4.1 物理模型试验法 | 第13页 |
1.4.2 数值模拟计算法 | 第13-14页 |
1.5 根石走失的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1.5.1 水流部分 | 第15页 |
1.5.2 根石部分 | 第15页 |
1.6 本文主要工作 | 第15-17页 |
第2章 根石走失机理分析 | 第17-24页 |
2.1 根石走失的形式 | 第17页 |
2.2 冲揭走失 | 第17-21页 |
2.2.1 根石水下受力分析 | 第18-20页 |
2.2.2 平面根石稳定性分析 | 第20页 |
2.2.3 斜坡根石受力分析 | 第20-21页 |
2.3 冲刷坍塌 | 第21-23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3-24页 |
第3章 根石走失数值模型建立 | 第24-47页 |
3.1 FLOW-3D软件介绍 | 第24页 |
3.2 模型基本理论与控制方程 | 第24-34页 |
3.2.1 水流控制方程 | 第24-25页 |
3.2.2 紊流模型的选择 | 第25-26页 |
3.2.3 VOF法 | 第26-27页 |
3.2.4 FAVOR技术 | 第27页 |
3.2.5 运动物体模型 | 第27-30页 |
3.2.6 泥沙模型 | 第30-32页 |
3.2.7 网格划分与方程的离散求解 | 第32-33页 |
3.2.8 模型糙率处理 | 第33页 |
3.2.9 边界条件介绍 | 第33-34页 |
3.3 溃坝洪水冲击固定物块试验验证 | 第34-41页 |
3.3.1 物理模型试验简介 | 第34-36页 |
3.3.2 数值模拟试验模型建立 | 第36页 |
3.3.3 水流流场分析 | 第36-37页 |
3.3.4 流速矢量分析 | 第37-39页 |
3.3.5 流速分析 | 第39-40页 |
3.3.6 水深分析 | 第40-41页 |
3.4 水流作用力模型验证 | 第41-43页 |
3.4.1 模型建立 | 第41-42页 |
3.4.2 计算结果分析 | 第42-43页 |
3.5 泥沙模型验证 | 第43-46页 |
3.5.1 槽内溃坝水流冲沙试验 | 第43页 |
3.5.2 数值模型建立与相关设定 | 第43-44页 |
3.5.3 水流运动对比分析 | 第44-45页 |
3.5.4 水面线与泥沙线分析 | 第45-46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46-47页 |
第4章 根石冲揭走失数值模拟研究 | 第47-65页 |
4.1 工程简介 | 第47-48页 |
4.2 模型建立 | 第48-50页 |
4.2.1 模型网格划分 | 第49页 |
4.2.2 运动根石属性设置 | 第49-50页 |
4.2.3 边界条件和监测点设定 | 第50页 |
4.3 水流计算结果分析 | 第50-59页 |
4.3.1 水流流场与矢量分析 | 第50-54页 |
4.3.2 水流紊动能分析 | 第54-55页 |
4.3.3 监测点水流流速分析 | 第55-57页 |
4.3.4 根石走失分析 | 第57-59页 |
4.3.5 根石起动力分析 | 第59页 |
4.4 人工块体护根研究 | 第59-64页 |
4.4.1 模型的建立 | 第60页 |
4.4.2 块体的运动对比分析 | 第60-64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64-65页 |
第5章 根石冲刷坍塌数值模拟研究 | 第65-78页 |
5.1 模型建立 | 第65-66页 |
5.2 计算结果分析 | 第66-76页 |
5.2.1 水流流场分析 | 第66-68页 |
5.2.2 水流流速分析 | 第68-70页 |
5.2.3 泥沙输运分析 | 第70-71页 |
5.2.4 泥沙床面变化分析 | 第71-76页 |
5.3 根石护坡稳定分析 | 第76-77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77-78页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8-80页 |
6.1 结论 | 第78-79页 |
6.2 展望 | 第79-80页 |
致谢 | 第80-81页 |
参考文献 | 第81-85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85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 | 第8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