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地下建筑论文--区域规划、城乡规划论文--城市规划论文

基于地域特色的山地小城镇外部空间设计策略研究--以彝良县小草坝乡集镇为例

摘要第6-7页
Abstract第7页
第一章 绪论第13-21页
    1.1 研究的背景第13页
        1.1.1 研究背景第13页
    1.2 问题的提出第13-15页
        1.2.1 论文的缘起第13-14页
        1.2.2 山地小城镇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第14-15页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第15页
        1.3.1 研究目的第15页
        1.3.2 研究意义第15页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5-18页
        1.4.1 国内外关于城镇特色的研究第15-16页
        1.4.2 国内外关于外部空间设计的研究第16-17页
        1.4.3 国内外关于山地小城镇的研究第17-18页
        1.4.4 总结第18页
    1.5 课题研究方法与框架第18-21页
        1.5.1 课题研究方法第18-20页
        1.5.2 研究框架第20-21页
第二章 地域特色与外部空间第21-41页
    2.1 地域特色相关理论研究第21-24页
        2.1.1 地域特色概念第21页
        2.1.2 地域特色特性第21-23页
        2.1.3 地域特色的影响因素第23-24页
    2.2 外部空间的内涵解析第24-29页
        2.2.1 外部空间的设计范畴第24-28页
        2.2.2 外部空间设计方法第28-29页
    2.3 山地城镇地域特色与外部空间设计的关联第29-31页
        2.3.1 外部空间设计营造山地城镇地域特色第29-30页
        2.3.2 外部空间设计的设计目标-地域特色第30页
        2.3.3 设计范畴关联第30页
        2.3.4 设计要素关联第30-31页
    2.4 小城镇特色风貌塑造案例研究第31-39页
        2.4.1 陕西省宜川县丹州新区案例研究第31-34页
        2.4.2 山水格局中的传统古镇规划--四川省巴中市恩阳古镇第34-37页
        2.4.3 英国巴斯山地小镇特色风貌塑造研究第37-38页
        2.4.4 案例总结第38-39页
    2.5 小结第39-41页
第三章 基于地域特色的小城镇外部空间设计策略第41-59页
    3.1 总体外部空间设计策略第41-44页
        3.1.1 城镇山水格局第41页
        3.1.2 城镇整体布局第41-42页
        3.1.3 城市色彩与天际轮廓线塑造第42-44页
    3.2 中观层面的外部空间设计策略第44-52页
        3.2.1 城镇平面形态第44-48页
        3.2.2 城镇空间轴线第48-49页
        3.2.3 城镇空间节点第49-50页
        3.2.4 城镇滨水区域第50-52页
    3.3 微观层面的外部空间设计第52-57页
        3.3.1 建筑形态及其组合方式第52-54页
        3.3.2 街道广场空间尺度营造第54-56页
        3.3.3 特色景观小品塑造第56-57页
    3.4 小结第57-59页
第四章 小草坝新镇区现状概况第59-75页
    4.1 小草坝镇区案例的背景介绍第59-66页
        4.1.1 项目概况第59-61页
        4.1.2 外部空间设计范围第61-62页
        4.1.3 城市总体规划第62-63页
        4.1.4 自然环境要素第63-65页
        4.1.5 人文资源要素第65-66页
    4.2 镇区综合用地现状分析第66-73页
        4.2.1 城镇总体空间第66-67页
        4.2.2 镇区街道空间第67-70页
        4.2.3 镇区滨水空间第70页
        4.2.4 小草坝特色简介第70-72页
        4.2.5 特色研判第72-73页
    4.3 本章小结第73-75页
第五章 小草坝新镇区外部空间设计研究第75-115页
    5.1 发展研究第75-76页
        5.1.1 产业发展研究第75页
        5.1.2 自然资源承载力研究第75-76页
    5.2 编制重点第76-77页
        5.2.1 全局性的视角第76-77页
        5.2.2 前瞻性的思考第77页
        5.2.3 可落地性的规划第77页
    5.3 主题定位第77页
    5.4 项目构成第77-81页
        5.4.1 天麻产业项目构成研究—三产互补,技术产业第77-78页
        5.4.2 旅游业项目构成研究—景前区配套、养生度假第78-80页
        5.4.3 天麻与旅游产业发展一体化发展策略第80-81页
    5.5 总体外部空间规划第81-89页
        5.5.1 城镇布局与山水格局第81-84页
        5.5.2 规划结构与整体布局第84-88页
        5.5.3 城市色彩与天际线塑造第88-89页
    5.6 镇区平面空间布局第89-98页
        5.6.1 城镇空间网格第89-91页
        5.6.2 城镇空间轴线第91页
        5.6.3 城镇主要空间节点第91-98页
    5.7 滨水区域的外部空间设计第98-104页
        5.7.1 沿湖游线设计第98-100页
        5.7.2 驳岸设计第100页
        5.7.3 空间尺度第100页
        5.7.4 节点空间设计第100-104页
    5.8 景观资源系统的塑造与激活第104-106页
        5.8.1 景观体系塑造第104-105页
        5.8.2 观景体系串联第105-106页
    5.9 微观层面的控制引导第106-110页
        5.9.1 街区建筑形态与组合第106-108页
        5.9.2 公共服务设施与特色景观小品塑造第108-110页
    5.10 本案与相关方案对比研究第110-114页
        5.10.1 规划理念对比第111页
        5.10.2 功能区划对比第111-113页
        5.10.3 交通组织对比第113页
        5.10.4 结论第113-114页
    5.11 本章小结第114-115页
第六章 结论第115-117页
致谢第117-119页
参考文献第119-123页
附录A (硕士研究生期间科研成果)第123-125页
附录B: 图纸附件第125-131页
附录C: 图片索引第131-135页

论文共13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建水古城历史街区内传统建筑的保护与更新研究
下一篇:直线电机XY工作台运动控制系统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