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者任意解除权研究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绪论 | 第9-12页 |
引言 | 第9-10页 |
研究意义 | 第10页 |
结构安排 | 第10-12页 |
第1章 任意解除权之价值选择与规则演绎 | 第12-28页 |
1.1 解除权的一般考察 | 第12-16页 |
1.2 任意解除权之定义及适用范围 | 第16-17页 |
1.3 任意解除权存立的价值考量 | 第17-18页 |
1.4 任意解除权的规则梳理与解析 | 第18-28页 |
1.4.1 基于效率价值的合同任意解除权 | 第18-20页 |
1.4.2 基于缔约自由的合同任意解除 | 第20-21页 |
1.4.3 基于人身自由的合同任意解除 | 第21-23页 |
1.4.4 基于信赖关系的合同任意解除 | 第23-25页 |
1.4.5 基于保护弱势利益保护的合同任意解除 | 第25-28页 |
第2章 消费者任意解除权的共性与个性检索 | 第28-34页 |
2.1 消费者的身份认定 | 第28页 |
2.2 消费者任意解除权概念 | 第28-29页 |
2.3 消费者任意解除权的适用情形:非面对面交易 | 第29-32页 |
2.3.1 网络交易 | 第29-31页 |
2.3.2 电话交易 | 第31页 |
2.3.3 其他手段交易 | 第31-32页 |
2.4 消费者任意解除权的价值揭示 | 第32-34页 |
第3章 我国消费者任意解除权制度存在的问题 | 第34-40页 |
3.1 任意解除权弊端探究 | 第34-35页 |
3.2 消费者身份认定过严 | 第35-36页 |
3.3 适用范围模糊 | 第36-38页 |
3.4 程序方面存有瑕疵 | 第38-40页 |
第4章 完善我国消费者任意解除权的对策 | 第40-47页 |
4.1 建立非接触式交易的纠纷解决方式 | 第40-41页 |
4.2 构建统一的消费者任意解除权适用情形 | 第41-44页 |
4.2.1 对法定情形之细化 | 第41-43页 |
4.2.2 对约定情形之细化 | 第43-44页 |
4.3 “互联网+”打造智能法院 | 第44-47页 |
第5章 结语与展望 | 第47-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1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他成果 | 第51-52页 |
致谢 | 第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