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0-12页 |
ABSTRACT | 第12-13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4-24页 |
1.1 引言 | 第14页 |
1.2 课题背景及选题意义 | 第14-16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 第16-22页 |
1.3.1 风能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 第16-17页 |
1.3.2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 第17-20页 |
1.3.3 风电-燃料电池发电系统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 第20-22页 |
1.4 本文的研究内容和结构安排 | 第22-24页 |
第二章 风力发电系统的建模及特性分析 | 第24-51页 |
2.1 风力发电系统的类型及组成 | 第24-27页 |
2.1.1 风力发电系统的类型 | 第24-26页 |
2.1.2 风力发电系统的组成 | 第26-27页 |
2.2 双馈感应风力发电系统的原理及模型 | 第27-34页 |
2.2.1 风速模型 | 第27-28页 |
2.2.2 风力机模型 | 第28-31页 |
2.2.3 传动系统模型 | 第31-32页 |
2.2.4 双馈感应式发电机模型 | 第32-34页 |
2.3 双馈感应风力发电系统的控制系统 | 第34-41页 |
2.3.1 最大功率跟踪 | 第35-37页 |
2.3.2 桨距角控制 | 第37-38页 |
2.3.3 交直交电压型变流器控制 | 第38-41页 |
2.4 双馈感应风力发电系统的模型及仿真分析 | 第41-50页 |
2.4.1 风速仿真模型及参数设置 | 第41-43页 |
2.4.2 风力机仿真模型及参数设置 | 第43-44页 |
2.4.3 双馈感应风力发电系统仿真模型及参数设置 | 第44-47页 |
2.4.4 双馈感应风力发电系统的动态仿真 | 第47-50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50-51页 |
第三章 PEMFC系统的建模及特性分析 | 第51-74页 |
3.1 PEMFC的工作原理 | 第51-52页 |
3.2 PEMFC的基本组成 | 第52-53页 |
3.3 PEMFC的数学模型 | 第53-66页 |
3.3.1 模型假设 | 第53-54页 |
3.3.2 PEMFC能斯特电势 | 第54-55页 |
3.3.3 PEMFC电压损失 | 第55-62页 |
3.3.4 PEMFC单电池电压 | 第62-63页 |
3.3.5 PEMFC电化学模型 | 第63-65页 |
3.3.6 PEMFC电堆产热模型 | 第65-66页 |
3.4 功率转换装置 | 第66-68页 |
3.4.1 DC/DC变换装置 | 第66-67页 |
3.4.2 DC/AC变换装置 | 第67-68页 |
3.4.3 功率转换装置的仿真模型 | 第68页 |
3.5 PEMFC的工作特性及仿真分析 | 第68-73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73-74页 |
第四章 电解与储氢装置的建模及特性分析 | 第74-84页 |
4.1 电解装置 | 第74-78页 |
4.1.1 电解槽工作原理 | 第74-75页 |
4.1.2 电解槽数学模型及性能仿真 | 第75-78页 |
4.2 储氢装置 | 第78-83页 |
4.2.1 储氢罐工作原理 | 第78-79页 |
4.2.2 储氢罐数学模型及性能仿真 | 第79-83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83-84页 |
第五章 风电-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发电系统的能量管理 | 第84-92页 |
5.1 风电-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发电系统能量管理策略 | 第84-86页 |
5.2 风电-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发电系统能量管理的假设及设计原则 | 第86-87页 |
5.2.1 系统假设 | 第86-87页 |
5.2.2 系统设计原则 | 第87页 |
5.3 风电-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发电系统能量管理的实现 | 第87-90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90-92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92-94页 |
6.1 总结 | 第92-93页 |
6.2 展望 | 第93-94页 |
参考文献 | 第94-100页 |
致谢 | 第100-101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 | 第101-102页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第10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