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振动微铣削系统的建立及铣削力和残余应力的研究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6-30页 |
·课题背景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6-17页 |
·国内外微铣削的研究现状 | 第17-25页 |
·国外微铣削研究 | 第17-23页 |
·国内微铣削研究 | 第23-25页 |
·超声振动装置的研究 | 第25-27页 |
·微铣削研究目前存在的问题 | 第27-28页 |
·本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28-30页 |
第2章 超声振动微铣削系统的建立及超声振子的优化 | 第30-45页 |
·引言 | 第30页 |
·超声振动微铣削系统的建立 | 第30-32页 |
·超声扭转振动工作台的设计 | 第32-34页 |
·扭转工作台复位弹簧的设计 | 第34-35页 |
·超声振子的设计 | 第35-38页 |
·压电陶瓷换能器的设计 | 第35-36页 |
·复合型超声变幅杆的设计 | 第36-38页 |
·超声振子的模态设计与优化 | 第38-44页 |
·超声振子的模态设计 | 第39页 |
·超声振子的振型分析 | 第39-41页 |
·超声振子的尺寸优化 | 第41-42页 |
·超声振子的谐响应分析 | 第42-44页 |
·本章小结 | 第44-45页 |
第3章 超声振动微铣削力研究 | 第45-69页 |
·引言 | 第45页 |
·无超声振动微铣削力数学模型的建立 | 第45-48页 |
·超声振动微铣削力数学模型的建立 | 第48-52页 |
·超声振动对工件材料微裂纹的影响 | 第52-60页 |
·超声振动微铣削工件切削区裂纹扩展对切削力的影响 | 第53-57页 |
·超声振动微铣削玻璃切削区裂纹扩展对切削力的影响 | 第57-60页 |
·超声振动微铣削力有限元仿真 | 第60-66页 |
·超声振动微铣削有限元分析 | 第60-63页 |
·超声振动微铣削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 第63页 |
·超声振动微铣削力有限元模拟结果与分析 | 第63-66页 |
·超声振动微铣削力的实验测定 | 第66-67页 |
·本章小结 | 第67-69页 |
第4章 超声振动微铣削工件表面残余应力的研究 | 第69-86页 |
·引言 | 第69页 |
·超声振动微铣削残余应力及影响因素 | 第69-70页 |
·超声振动微铣削残余应力有限元模拟 | 第70-81页 |
·超声振动微铣削残余应力有限元分析模型的建立 | 第70-71页 |
·超声振动微铣削工件加工表面残余应力仿真云图 | 第71-72页 |
·工件表面残余应力仿真结果分析 | 第72-81页 |
·超声振动微铣削残余应力三维仿真 | 第81-85页 |
·超声振动微铣削残余应力三维仿真云图 | 第81-82页 |
·超声振动微铣削残余应力三维仿真结果分析 | 第82-85页 |
·本章小结 | 第85-86页 |
第5章 超声振动微铣削实验研究 | 第86-104页 |
·引言 | 第86页 |
·超声振动微铣削实验及铣削力的测量 | 第86-88页 |
·超声振动微铣削对工件加工表面的改善 | 第88-96页 |
·有无超声振动微铣削工件表面形貌对比 | 第88-89页 |
·超声振动微铣削工件振动幅值变化与表面形貌关系 | 第89-90页 |
·有无超声振动微铣削铣刀变形与工件表面形貌的关系 | 第90-91页 |
·超声振动微铣削主轴转速变化与工件表面形貌的关系 | 第91-92页 |
·超声振动微铣削对工件表面鳞状形貌的改善 | 第92-93页 |
·超声振动微铣削对工件已加工表面抗腐蚀性能的改善 | 第93-95页 |
·有无超声振动微铣削切入切出工件时的翻边对比 | 第95-96页 |
·超声振动微铣削工件表面残余应力的测量 | 第96-99页 |
·工件表面残余应力测试 | 第96-97页 |
·工件表面残余应力测试结果 | 第97-99页 |
·玻璃的超声振动微铣削加工 | 第99-103页 |
·超声振动微铣削玻璃的铣削力 | 第99-101页 |
·玻璃有无超声振动微铣削工件表面形貌 | 第101-102页 |
·玻璃有无超声振动微铣削工件出口处形貌 | 第102-103页 |
·本章小结 | 第103-104页 |
结论 | 第104-106页 |
参考文献 | 第106-116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 第116-118页 |
致谢 | 第118-119页 |
个人简历 | 第11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