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图目录 | 第17-18页 |
表目录 | 第18-20页 |
主要符号表 | 第20-22页 |
1 绪论 | 第22-40页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22-23页 |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23-35页 |
1.2.1 跨流域调水工程现状 | 第23-26页 |
1.2.2 跨流域水库群联合优化调度模型 | 第26-30页 |
1.2.3 跨流域水库群联合优化调度模型求解方法 | 第30-35页 |
1.3 存在问题及发展趋势 | 第35-36页 |
1.4 主要研究内容与组织结构 | 第36-40页 |
1.4.1 论文主要内容 | 第37-38页 |
1.4.2 论文组织结构 | 第38-40页 |
2 辽西北供水工程概况及资料分析 | 第40-58页 |
2.1 工程概况 | 第40-44页 |
2.1.1 研究区概况 | 第40-42页 |
2.1.2 北线工程概况 | 第42-44页 |
2.2 来水与用水资料分析 | 第44-49页 |
2.2.1 水库及区间资料统计 | 第44-47页 |
2.2.2 主要用水户用水规律 | 第47-49页 |
2.2.3 来水与用水年内分布 | 第49页 |
2.3 水库径流演变规律分析 | 第49-56页 |
2.3.1 径流演变规律分析方法 | 第49-53页 |
2.3.2 径流特征值统计参数 | 第53-54页 |
2.3.3 径流变化趋势分析 | 第54-55页 |
2.3.4 径流丰枯补偿分析 | 第55-56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56-58页 |
3 跨流域水库群引水与供水联合优化调度建模方法研究 | 第58-78页 |
3.1 引言 | 第58页 |
3.2 水库群引水与供水联合调度规则 | 第58-62页 |
3.2.1 供水调度图形式及其使用规则 | 第59-61页 |
3.2.2 引水调度图型形式及其使用规则 | 第61页 |
3.2.3 联合供水任务的水库供水方式 | 第61-62页 |
3.3 引水与供水分配模型 | 第62-64页 |
3.4 目标函数及约束条件 | 第64-67页 |
3.4.1 目标函数 | 第64-65页 |
3.4.2 约束条件 | 第65页 |
3.4.3 适应度函数 | 第65-67页 |
3.5 模拟-优化求解框架 | 第67-68页 |
3.6 实例应用 | 第68-76页 |
3.6.1 联合优化调度图 | 第68-69页 |
3.6.2 调度模型合理性分析 | 第69-75页 |
3.6.3 主控水库法和聚合水库法的对比分析 | 第75-76页 |
3.7 本章小结 | 第76-78页 |
4 跨流域水库群引水与供水联合优化调度改进PSO求解方法研究 | 第78-96页 |
4.1 引言 | 第78页 |
4.2 问题描述 | 第78-81页 |
4.3 标准PSO算法 | 第81-84页 |
4.3.1 算法原理 | 第81-82页 |
4.3.2 算法流程 | 第82-84页 |
4.3.3 算法优缺点 | 第84页 |
4.4 改进PSO算法 | 第84-87页 |
4.4.1 PSO算法改进 | 第84-86页 |
4.4.2 改进性能测试 | 第86-87页 |
4.5 基于模拟-优化方法的模型求解 | 第87-88页 |
4.6 实例应用 | 第88-95页 |
4.6.1 模型参数设置及优选 | 第88-91页 |
4.6.2 改进算法有效性分析 | 第91-92页 |
4.6.3 用水破坏深度影响分析 | 第92-94页 |
4.6.4 引水与供水的协同关系 | 第94-95页 |
4.7 本章小结 | 第95-96页 |
5 跨流域水库群引水与供水联合优化调度多核并行求解方法研究 | 第96-116页 |
5.1 引言 | 第96-97页 |
5.2 Fork/Join框架 | 第97-100页 |
5.2.1 Fork/Join框架简介 | 第97页 |
5.2.2 基于Fork/Join框架的并行计算 | 第97-99页 |
5.2.3 Java并发机制 | 第99-100页 |
5.3 多核PPSO算法并行模型 | 第100-103页 |
5.3.1 环形模型 | 第100-101页 |
5.3.2 星型模型 | 第101-102页 |
5.3.3 最佳粒子共享模型 | 第102-103页 |
5.4 基于Fork/Join框架的多核PPSO算法 | 第103-106页 |
5.4.1 可并行性分析 | 第103页 |
5.4.2 线程通信 | 第103-104页 |
5.4.3 多核PPSO算法实现框架 | 第104-105页 |
5.4.4 求解步骤 | 第105-106页 |
5.5 实例应用 | 第106-111页 |
5.5.1 并行模型及参数优选 | 第106-110页 |
5.5.2 并行性能分析 | 第110-111页 |
5.6 结果及讨论 | 第111-114页 |
5.6.1 调度结果合理性分析 | 第111-113页 |
5.6.2 并行与串行算法对比分析 | 第113-114页 |
5.7 本章小结 | 第114-116页 |
6 跨流域水库群引水与供水优化调度改进引水规则方法研究 | 第116-133页 |
6.1 引言 | 第116-117页 |
6.2 调度规则数学描述 | 第117-121页 |
6.2.1 供水与引水启动机制 | 第117页 |
6.2.2 供水规则数学描述 | 第117-119页 |
6.2.3 改进引水规则数学描述 | 第119-121页 |
6.3 模型迭代求解方法 | 第121-122页 |
6.4 结果及讨论 | 第122-131页 |
6.4.1 调度图合理性分析 | 第122-126页 |
6.4.2 改进规则合理性分析 | 第126-131页 |
6.5 本章小结 | 第131-133页 |
7 结论与展望 | 第133-136页 |
7.1 结论 | 第133-134页 |
7.2 主要创新点 | 第134-135页 |
7.3 展望 | 第135-136页 |
参考文献 | 第136-147页 |
附录A 基于Fork/Join的MPSO并行实现核心代码 | 第147-151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科研项目及科研成果 | 第151-152页 |
致谢 | 第152-154页 |
作者简介 | 第1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