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目录 | 第7-11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1页 |
·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11-15页 |
·选题背景 | 第11-14页 |
·研究意义 | 第14-15页 |
·研究对象与方法 | 第15-16页 |
·研究对象 | 第15-16页 |
·研究方法 | 第16页 |
·基本思路与框架结构 | 第16-19页 |
·基本思路 | 第16-17页 |
·框架结构 | 第17-19页 |
·本文的主要创新 | 第19-21页 |
第二章 循环经济研究文献综述 | 第21-60页 |
·循环经济发展历程 | 第21-27页 |
·国外循环经济发展历程 | 第21-23页 |
·国内循环经济发展历程 | 第23-27页 |
·循环经济概念及内涵 | 第27-33页 |
·研究文献综述 | 第27-31页 |
·研究文献述评 | 第31-33页 |
·循环经济运行基本原则 | 第33-37页 |
·研究文献综述 | 第33-36页 |
·研究文献述评 | 第36-37页 |
·循环经济的研究方法 | 第37-51页 |
·物质流分析方法研究文献综述 | 第37-44页 |
·生态足迹分析方法研究文献综述 | 第44-47页 |
·生态效率分析方法研究文献综述 | 第47-49页 |
·三种分析方法研究文献述评 | 第49-51页 |
·循环经济发展模式 | 第51-54页 |
·研究文献综述 | 第51-53页 |
·研究文献述评 | 第53-54页 |
·循环经济发展的主要障碍 | 第54-55页 |
·主观思想误区文献述评 | 第54页 |
·实践障碍因素文献述评 | 第54-55页 |
·循环经济政策建议 | 第55-60页 |
·研究文献综述 | 第55-59页 |
·研究文献述评 | 第59-60页 |
第三章 循环经济基础理论研究 | 第60-71页 |
·循环经济概念界定 | 第60-61页 |
·循环经济的生态特征与经济特征 | 第61-64页 |
·物质流分析 | 第64-69页 |
·物质流分析类型 | 第64-65页 |
·物质类型的划分 | 第65页 |
·物质流分析方法 | 第65页 |
·物质流分析步骤 | 第65-66页 |
·物质流分析核算框架 | 第66页 |
·物质流分析指标体系 | 第66-69页 |
·物质流分析与循环经济 | 第69-71页 |
第四章 对循环经济"3R"原则的研究——经济学视角 | 第71-85页 |
·"3R"原则的基本内涵 | 第71页 |
·"3R"原则的实施重点 | 第71-72页 |
·"3R"原则的优先顺序 | 第72-73页 |
·对减量化原则的分析 | 第73-78页 |
·对减量化的三种理解 | 第73页 |
·边际量减量化指标的引入 | 第73-74页 |
·减量化的实现规律 | 第74-75页 |
·减量化的变化趋势 | 第75-76页 |
·减量化实施中的公平与效率 | 第76-78页 |
·对再利用原则的分析 | 第78-80页 |
·再利用的消费模式选择 | 第78-80页 |
·再利用的重点领域 | 第80页 |
·对再循环原则的分析 | 第80-85页 |
·再循环的数量优化分配 | 第80-82页 |
·再循环的动力机制构建 | 第82-85页 |
第五章 时滞影响下的循环经济物质流特征研究 | 第85-95页 |
·物质流时滞概念界定 | 第85-86页 |
·中短期时间尺度下的物质流单循环模型及其分析 | 第86-91页 |
·环境与经济系统的物质交换界面 | 第86-87页 |
·时滞影响下的中短期循环经济物质流单循环模型 | 第87-88页 |
·模型物质流平衡关系及其分析 | 第88-91页 |
·大时间尺度下的物质流总量特征与动态变化分析 | 第91-93页 |
·小结与讨论 | 第93-95页 |
第六章 循环经济物质流流动规律研究 | 第95-106页 |
·经济系统内部物质流类别 | 第95-96页 |
·物质流循环模型中的物质流分类 | 第96-97页 |
·物质流流动规律分析 | 第97-100页 |
·原料产品类物质流 | 第97-98页 |
·生产物质累计量物质流 | 第98-99页 |
·循环物质流 | 第99-100页 |
·价格因素对物质流的影响分析 | 第100-104页 |
·物质流需求价格弹性概念界定 | 第101页 |
·原材料与能源需求价格弹性变化机理 | 第101-102页 |
·原材料与能源需求价格弹性变化规律 | 第102-103页 |
·产品需求价格弹性变化机理 | 第103页 |
·产品需求价格弹性变化规律 | 第103页 |
·废弃物需求价格弹性变化机理 | 第103-104页 |
·废弃物需求价格弹性变化规律 | 第104页 |
·小结与讨论 | 第104-106页 |
第七章 物质流时滞影响下的区域循环经济发展实证研究—物质流方法 | 第106-124页 |
·物质流分析结构 | 第106-107页 |
·研究区域陕西省概况 | 第107页 |
·资料与方法 | 第107-111页 |
·物质划分原则及其度量指标 | 第107-108页 |
·资料收集及数据统计计算 | 第108-111页 |
·不包括水的物质流总量分析 | 第111-112页 |
·用水量与废水排放量分析 | 第112-114页 |
·物质输入与输出的强度分析 | 第114-115页 |
·物质输入与输出的效率分析 | 第115-116页 |
·输入输出物质量的相关性分析 | 第116-118页 |
·对物质流时滞的实证研究 | 第118-122页 |
·计量模型的建立与回归分析 | 第118-121页 |
·对方程结果的经济意义解释 | 第121-122页 |
·小结与讨论 | 第122-124页 |
第八章 对物质流方法实证研究的补充与验证—计量方法 | 第124-136页 |
·环境污染和能源消费总体态势 | 第124-127页 |
·陕西环境污染态势 | 第125-126页 |
·陕西能源消费态势 | 第126-127页 |
·数据来源及指标相关性分析 | 第127-129页 |
·数据来源及指标选取 | 第127-128页 |
·环境污染指标与其他指标的相关性分析 | 第128页 |
·GDP指标与其他指标的相关性分析 | 第128-129页 |
·计量模型的构建与经济意义解释 | 第129-134页 |
·以废水、废气和固体废弃物为被解释变量的回归方程 | 第129-131页 |
·以GDP为被解释变量的回归方程 | 第131-132页 |
·方程平稳性的检验 | 第132-133页 |
·对方程经济意义的解释 | 第133-134页 |
·小结与讨论 | 第134-136页 |
第九章 结论及展望 | 第136-139页 |
参考文献 | 第139-149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149-151页 |
致谢 | 第151-1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