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公路运输论文--汽车工程论文--汽车结构部件论文

T型搭接胶接接头循环温度场对其强度的影响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1 绪论第8-18页
    1.1 研究的背景第8-13页
    1.2 国内外相关领域研究的现状第13-15页
        1.2.1 国外研究现状第13-15页
        1.2.2 国内研究现状第15页
    1.3 课题来源和研究意义第15-16页
        1.3.1 课题来源第15-16页
        1.3.2 课题研究背景和意义第16页
    1.4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第16-18页
2 胶接的基本原理与力学分析基础第18-30页
    2.1 胶接接头原理第18-24页
        2.1.1 胶接接头的基本理论第19-20页
        2.1.2 胶接接头的设计与基本类型第20-24页
    2.2 胶接接头的强度分析第24-30页
        2.2.1 胶接接头的强度及受力情况第24-25页
        2.2.2 胶接接头的破坏方式第25-26页
        2.2.3 影响胶接强度的要素第26-30页
3 T搭接接头有限元分析模拟的创建第30-47页
    3.1 T搭接胶接接头的位移理论第32-38页
        3.1.1 建立平衡方程第32-34页
        3.1.2 胶黏剂的位移函数和几何方程第34-35页
        3.1.3 本构方程第35-37页
        3.1.4 控制微分方程组的得出第37-38页
    3.2 胶层断裂模型及裂纹扩展法则第38-45页
        3.2.1 强度因子法则第39-42页
        3.2.2 能量平衡法则第42-44页
        3.2.3 强度因子与断裂能的关系第44-45页
    3.3 内聚力模型的建立第45-47页
        3.3.1 胶黏剂层的内聚本构关系第45-46页
        3.3.2 混合型内聚力模型的构建第46-47页
4 T搭接接头温度疲劳的实验仿真分析第47-63页
    4.1 T搭接接头的手工制备第47-49页
    4.2 实验过程第49-51页
        4.2.1 胶黏剂和基底材料第49-50页
        4.2.2 温度循环方案第50-51页
    4.3 拉伸试验结果分析第51-56页
        4.3.1 准静态拉伸试验过程第51-53页
        4.3.2 实验结果分析第53-54页
        4.3.3 电镜实验扫描结果讨论第54-56页
    4.4 胶层内聚力模型的建立及仿真第56-62页
        4.4.1 有限元建模过程第56-58页
        4.4.2 有限元结果分析第58-59页
        4.4.3 胶黏剂层温度退化模型的引入第59-61页
        4.4.4 关于温度退化参数Deg的探讨第61-62页
    4.5 本章小结第62-63页
5 结论及未来展望第63-64页
参考文献第64-68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第68-69页
致谢第69-70页

论文共7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乳腺动态增强MRI病灶分割及特征提取
下一篇:双稳态层合板跳转过程分析与新型柔性蜂窝结构性能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