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流对钢液中气泡和夹杂物的影响
| 摘要 | 第5-6页 |
| Abstract | 第6-7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1-17页 |
| 1.1 研究背景 | 第11页 |
| 1.2 夹杂物的危害与来源 | 第11-12页 |
| 1.3 去除钢液夹杂的主要途径 | 第12-13页 |
| 1.4 传统去除钢液夹杂的技术手段 | 第13-17页 |
| 第2章 文献综述 | 第17-35页 |
| 2.1 电磁净化技术 | 第17-23页 |
| 2.1.1 电磁分离技术的原理 | 第17-18页 |
| 2.1.2 直流电流与稳恒磁场 | 第18-19页 |
| 2.1.3 交变电流和交变磁场 | 第19-20页 |
| 2.1.4 行波磁场 | 第20-21页 |
| 2.1.5 高频磁场 | 第21-22页 |
| 2.1.6 电磁净化技术的优点 | 第22-23页 |
| 2.2 脉冲电流在冶金中的应用 | 第23-25页 |
| 2.2.1 脉冲电流对晶粒形态和尺寸的影响 | 第23-24页 |
| 2.2.2 脉冲对铸坯偏析的影响 | 第24-25页 |
| 2.3 钢液无污染脱氧 | 第25-28页 |
| 2.3.1 固体电解质脱氧 | 第25-27页 |
| 2.3.2 渣金间外加直流电场无污染脱氧 | 第27-28页 |
| 2.4 功率超声净化 | 第28-32页 |
| 2.4.1 功率超声去除金属中的气体 | 第28-30页 |
| 2.4.2 功率超声去除金属中的夹杂物 | 第30-32页 |
| 2.5 钢中夹杂去除的热力学分析 | 第32-33页 |
| 2.6 本研究的内容和意义 | 第33-35页 |
| 第3章 钢液上部通电的实验研究 | 第35-57页 |
| 3.1 实验方案 | 第35-38页 |
| 3.1.1 实验材料 | 第35页 |
| 3.1.2 实验装置 | 第35-36页 |
| 3.1.3 实验方案 | 第36-37页 |
| 3.1.4 实验步骤 | 第37-38页 |
| 3.1.5 试样的观察分析 | 第38页 |
| 3.2 通电的影响 | 第38-45页 |
| 3.2.1 钢样中气孔的分布 | 第39-40页 |
| 3.2.2 夹杂物的微观形貌和成分 | 第40-44页 |
| 3.2.3 结果讨论 | 第44-45页 |
| 3.3 电压的影响 | 第45-49页 |
| 3.3.1 钢样中气孔的分布 | 第45-47页 |
| 3.3.2 夹杂物的微观形貌和成分 | 第47-49页 |
| 3.3.3 结果讨论 | 第49页 |
| 3.4 电极位置的影响 | 第49-52页 |
| 3.4.1 钢样中气孔的分布 | 第49-51页 |
| 3.4.2 夹杂物的微观形貌和成分 | 第51-52页 |
| 3.4.3 结果讨论 | 第52页 |
| 3.5 电流波形的影响 | 第52-57页 |
| 3.5.1 钢样中气孔的分布 | 第53-54页 |
| 3.5.2 夹杂物的微观形貌和成分 | 第54-55页 |
| 3.5.3 结果讨论 | 第55-57页 |
| 第4章 钢液上下通电的实验研究 | 第57-75页 |
| 4.1 实验方案 | 第57-59页 |
| 4.1.1 实验材料 | 第57-58页 |
| 4.1.2 实验方案 | 第58页 |
| 4.1.3 实验步骤 | 第58-59页 |
| 4.1.4 试样的观察分析 | 第59页 |
| 4.2 通电的影响 | 第59-66页 |
| 4.2.1 钢样中气孔的分布 | 第59-61页 |
| 4.2.2 夹杂物的微观形貌和成分 | 第61-65页 |
| 4.2.3 结果讨论 | 第65-66页 |
| 4.3 电流波形的影响 | 第66-75页 |
| 4.3.1 钢样中气孔的分布 | 第66-68页 |
| 4.3.2 夹杂物的微观形貌和成分 | 第68-72页 |
| 4.3.3 结果讨论 | 第72-75页 |
| 第5章 结论 | 第75-77页 |
| 参考文献 | 第77-81页 |
| 致谢 | 第81-83页 |
|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论文 | 第8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