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中国政治论文--政治制度史论文--民国时代政治论文--民主革命理论论文

孙中山民生主义思想及其当代启示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页
第1章 绪论第9-15页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第9-10页
        1.1.1 选题背景第9页
        1.1.2 研究意义第9-10页
    1.2 文献综述第10-12页
        1.2.1 孙中山民生主义思想的渊源问题第10-11页
        1.2.2 孙中山民生主义思想中的“平均地权”和“耕者有其田”问题第11页
        1.2.3 孙中山民生主义思想中的“节制资本”问题第11-12页
        1.2.4 毛泽东、邓小平与孙中山民生主义思想比较研究第12页
    1.3 研究方法第12-13页
        1.3.1 论著和文献相结合的研究方法第12-13页
        1.3.2 跨学科的研究方法第13页
        1.3.3 史论结合的研究方法第13页
    1.4 创新点第13-15页
        1.4.1 比较系统的梳理和论述了中共对孙中山民生主义思想继承和发展的新内容第13页
        1.4.2 提出和强调了孙中山民生主义思想对当代的有益启示第13-15页
第2章 孙中山民生主义思想的历史考察第15-25页
    2.1 孙中山民生主义思想形成的历史背景第15-16页
        2.1.1 国际背景第15-16页
        2.1.2 国内背景第16页
    2.2 孙中山民生主义思想形成的渊源第16-21页
        2.2.1 因袭了中国传统的民生思想第17-19页
        2.2.2 规抚了西方的思想学说第19-20页
        2.2.3 孙中山所独见而创获第20-21页
    2.3 孙中山民生主义思想的历史演变第21-25页
        2.3.1 辛亥革命时期,民生主义思想的萌芽第21-22页
        2.3.2 中华民国初年,民生主义思想的发展第22页
        2.3.3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民生主义思想的完善第22页
        2.3.4 国民党一大后,民生主义思想的新释第22-25页
第3章 孙中山民生主义思想的内容和特征第25-33页
    3.1 孙中山民生主义思想的基本内容第25-30页
        3.1.1 平均地权第25-26页
        3.1.2 节制资本第26-27页
        3.1.3 振兴实业第27-28页
        3.1.4 发展教育第28-30页
    3.2 孙中山民生主义思想的主要特征第30-33页
        3.2.1 民生主义与民族主义、民权主义相结合第30页
        3.2.2 发展生产力与变革生产关系并举第30-31页
        3.2.3 开放性和包容性兼存第31页
        3.2.4 时代性和发展性并重第31-33页
第4章 中共对孙中山民生主义思想的继承发展第33-39页
    4.1 中共对“平均地权”思想的继承发展第33-34页
    4.2 中共对“节制资本”思想的继承发展第34-35页
    4.3 中共对“振兴实业”思想的继承发展第35-36页
    4.4 中共对“发展教育”思想的继承发展第36-39页
第5章 孙中山民生主义思想的当代启示第39-45页
    5.1 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应切实关注民生问题的解决第39-42页
        5.1.1 始终关注土地问题这一根本问题的解决第39-40页
        5.1.2 “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努力缩小贫富差距第40-41页
        5.1.3 坚持民生为本,实施教育惠民工程第41-42页
    5.2 民生问题的解决是社会和谐的保障第42-45页
        5.2.1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以民生为根本第42-43页
        5.2.2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以发展经济为中心第43页
        5.2.3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以实现社会公平正义为目标第43-45页
第6章 结论第45-47页
    6.1 应正确的认识和评价孙中山民生主义思想第45页
    6.2 应科学的继承和发展孙中山民生主义思想第45页
    6.3 孙中山民生主义思想对当代具有借鉴和启示作用第45-47页
参考文献第47-51页
致谢第51-53页
作者简介第53页

论文共5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国际法视角的政府采购法律制度比较研究
下一篇:毛泽东《论十大关系》评述及其现实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