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皮石斛病原真菌分离与鉴定及印度梨形孢促生作用研究
致谢 | 第8-9页 |
摘要 | 第9-11页 |
Abstract | 第11-13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7-26页 |
1 铁皮石斛研究进展 | 第17-22页 |
1.1 铁皮石斛在我国分布情况及药用价值 | 第17-19页 |
1.2 浙江省铁皮石斛产业发展 | 第19-20页 |
1.3 铁皮石斛病害研究概况 | 第20-21页 |
1.4 内生真菌对铁皮石斛的作用 | 第21-22页 |
2 印度梨形孢研究进展 | 第22-25页 |
2.1 印度梨形孢的寄主范围 | 第23页 |
2.2 印度梨形孢生物学效应 | 第23-25页 |
3 研究目的、意义及内容 | 第25-26页 |
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25页 |
3.2 主要研究内容 | 第25-26页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 第26-40页 |
1 供试材料 | 第26-30页 |
1.1 供试植物及菌株 | 第26页 |
1.2 供试菌株 | 第26页 |
1.3 试剂 | 第26-27页 |
1.4 培养基 | 第27-29页 |
1.5 缓冲液 | 第29-30页 |
2 实验操作 | 第30-40页 |
2.1 铁皮石斛病害病原菌分离、纯化与鉴定 | 第30-32页 |
2.1.1 症状观察及描述 | 第30页 |
2.1.2 病原菌分离与纯化 | 第30-31页 |
2.1.3 病原菌致病性测定 | 第31页 |
2.1.4 病原菌的形态学特征观察 | 第31页 |
2.1.5 病原菌分子水平鉴定 | 第31-32页 |
2.2 铁皮石斛分离病原菌生物学特性研究 | 第32-33页 |
2.2.1 pH值对病原菌营养生长的影响 | 第32-33页 |
2.2.2 温度对病原菌营养生长的影响 | 第33页 |
2.2.3 病原菌对碳、氮源的利用 | 第33页 |
2.3 五种杀菌剂对铁皮石斛病原菌的室内毒力测定 | 第33-34页 |
2.4 DNA和RNA的操作 | 第34-36页 |
2.4.1 快速小量抽提病菌基因组方法 | 第34页 |
2.4.2 DNA片段的凝胶回收 | 第34页 |
2.4.3 酶切酶连方法 | 第34-35页 |
2.4.4 PCR反应 | 第35页 |
2.4.5 大肠杆菌转化 | 第35-36页 |
2.5 印度梨形孢对铁皮石斛的促生作用 | 第36-37页 |
2.5.1 室内实验 | 第36页 |
2.5.2 田间试验 | 第36-37页 |
2.6 印度梨形孢转化体系探索 | 第37-40页 |
2.6.1 印度梨形孢孢子观察 | 第37页 |
2.6.2 印度梨形孢原生质体制备与转化 | 第37-38页 |
2.6.3 农杆菌介导的T-DNA转化 | 第38页 |
2.6.4 印度梨形孢基因枪转化 | 第38-40页 |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 第40-72页 |
1 铁皮石斛真菌病害分离、鉴定与生物学特性测定 | 第40-65页 |
1.1 病害分离结果 | 第40-42页 |
1.2 分离物致病性测定 | 第42-46页 |
1.3 病原菌的形态学特征 | 第46-53页 |
1.4 病原菌的分子水平鉴定结果 | 第53-56页 |
1.5 不同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测定 | 第56-64页 |
1.5.1 不同pH对病原菌菌丝生长速率影响 | 第56-59页 |
1.5.2 温度对病原菌菌丝生长速率的影响 | 第59-61页 |
1.5.3 不同C、N源对病原菌菌丝生长速率影响 | 第61-64页 |
1.6 不同药剂对病原菌的毒力测定 | 第64-65页 |
2 印度梨形孢对铁皮石斛的促生作用 | 第65-72页 |
2.1 印度梨形孢对铁皮石斛的促生现象 | 第65-69页 |
2.1.1 铁皮石斛组培苗实验 | 第65-67页 |
2.1.2 铁皮石斛田间试验 | 第67-69页 |
2.2 印度梨形孢转化体系探索 | 第69-72页 |
2.2.1 印度梨形孢 | 第69-70页 |
2.2.2 印度梨形孢原生质体制备与转化 | 第70-72页 |
第四章 全文总结讨论及展望 | 第72-76页 |
1 全文总结与讨论 | 第72-74页 |
1.1 铁皮石斛真菌病害调查与分离鉴定 | 第72-74页 |
1.2 印度梨形孢促生作用 | 第74页 |
2 展望 | 第74-76页 |
2.1 铁皮石斛病害防治研究 | 第74页 |
2.2 P. indica等微生物菌剂的研究 | 第74-76页 |
参考文献 | 第76-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