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机的应用论文--计算机网络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

链路选择与负载均衡的研究设计

致谢第6-7页
摘要第7-8页
ABSTRACT第8页
1 引言第12-18页
    1.1 研究背景第12-13页
    1.2 链路选择与负载均衡研究现状第13-15页
        1.2.1 有线链路选择与负载均衡研究现状第13-14页
        1.2.2 无线链路选择与负载均衡研究现状第14-15页
    1.3 本文主要工作第15-16页
    1.4 论文的组织结构第16-18页
2 多链路负载均衡技术第18-30页
    2.1 多链路负载均衡技术的产生背景第18页
    2.2 现有有线多链路选路机制第18-19页
        2.2.1 策略路由和路由策略技术第18-19页
        2.2.2 现有策略的比较和不足第19页
    2.3 有线多链路负载均衡技术第19-21页
        2.3.1 有线多链路负载均衡的模型第19-21页
        2.3.2 有线多链路负载均衡常用调度算法第21页
    2.4 无线局域网拓扑结构第21-24页
        2.4.1 无线局域网的组成元素第21-22页
        2.4.2 BSS网络拓扑结构第22-23页
        2.4.3 BSS网络拓扑扩展(ESS)第23-24页
    2.5 无线局域网MAC层协议分析第24-27页
    2.6 IEEE802.11 无线局域网关联过程第27-28页
    2.7 无线局域网关联机制存在的问题第28-30页
3 有线链路选择与负载均衡第30-52页
    3.1 功能需求分析与预期解决方案第30-33页
        3.1.1 多链路负载均衡模块的功能需求第30-32页
        3.1.2 预期多链路负载均衡解决方案第32-33页
    3.2 多链路负载均衡整体框架设计第33-37页
        3.2.1 多链路负载均衡与其他模块接口设计第34-35页
        3.2.2 多链路负载均衡功能模型设计第35-37页
    3.3 多链路负载均衡报文处理流程第37-39页
    3.4 动态就近性模块的设计第39-43页
        3.4.1 动态就近性设计思想第39-40页
        3.4.2 动态就近性探测机制设计第40-42页
        3.4.3 动态就近性算法第42-43页
    3.5 动态就近性的实现第43-46页
        3.5.1 动态就近性表项存储形式第43-44页
        3.5.2 动态就近性表项的老化机制第44-45页
        3.5.3 动态就近性表项的规格第45-46页
    3.6 动态就近性测试分析第46-52页
        3.6.1 动态就近性功能测试和优势分析第46-50页
        3.6.2 性能测试第50-52页
4 无线链路选择与负载均衡第52-71页
    4.1 保证时间公平的MAC层接入算法第53-60页
        4.1.1 报文长度对吞吐量影响分析第53-55页
        4.1.2 速率自适应对吞吐量影响分析第55-56页
        4.1.3 保证时间公平的MAC层接入算法第56-60页
    4.2 保证时间公平的MAC接入算法仿真第60-62页
        4.2.1 NS2介绍及仿真环境设定第60页
        4.2.2 仿真过程和结果分析第60-62页
    4.3 保证时间公平的多AP接入机制第62-65页
    4.4 保证时间公平的多AP接入机制仿真第65-71页
        4.4.1 NS2仿真环境设定第65-66页
        4.4.2 仿真实验和结果分析第66-71页
5 总结与展望第71-73页
    5.1 本文总结第71-72页
    5.2 工作展望第72-73页
参考文献第73-75页
作者简历第75-77页
学位论文数据集第77页

论文共7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高速列车自适应主动防滑牵引与制动控制
下一篇:基于模糊神经网络的高速铁路道岔故障诊断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