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质量中精确性的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目录 | 第6-9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7页 |
1.1 课题研究背景以及课题目的和意义 | 第9-10页 |
1.2 精确性评估研究现状 | 第10-15页 |
1.2.1 真值发现 | 第10-12页 |
1.2.2 近似查询 | 第12-13页 |
1.2.3 数据模型 | 第13-14页 |
1.2.4 其他研究 | 第14-15页 |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15-16页 |
1.4 本文组织结构 | 第16-17页 |
第2章 基本概念介绍 | 第17-24页 |
2.1 数据精确性 | 第17-19页 |
2.2 实体识别 | 第19-20页 |
2.3 最大似然估计 | 第20-21页 |
2.4 EM 算法 | 第21-23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23-24页 |
第3章 数据集整体精确性估计的一般性框架 | 第24-42页 |
3.1 引言 | 第24页 |
3.2 研究目的 | 第24-25页 |
3.3 精确性评估框架 | 第25-27页 |
3.3.1 属性类型的分类 | 第26页 |
3.3.2 数据集精确性评估框架 | 第26-27页 |
3.4 具有真值情况下的精确性计算 | 第27-29页 |
3.4.1 可度量属性精确性计算 | 第28页 |
3.4.2 可比较属性精确性计算 | 第28页 |
3.4.3 类别属性精确性计算 | 第28-29页 |
3.5 缺少真值下的精确性计算 | 第29-35页 |
3.5.1 可度量属性类型 | 第29-30页 |
3.5.2 可比较数据类型 | 第30-32页 |
3.5.3 类别数据类型 | 第32-35页 |
3.6 数据更新和属性间依赖 | 第35-38页 |
3.6.1 数据更新 | 第35-36页 |
3.6.2 属性间依赖 | 第36-38页 |
3.7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38-41页 |
3.7.1 试验数据 | 第39页 |
3.7.2 性能试验 | 第39-40页 |
3.7.3 效率试验 | 第40-41页 |
3.8 本章小结 | 第41-42页 |
第4章 相对于查询的相对精确性的计算 | 第42-56页 |
4.1 引言 | 第42页 |
4.2 研究目的 | 第42-43页 |
4.3 相对精确性评估框架 | 第43-45页 |
4.4 查询分析 | 第45-47页 |
4.4.1 选择操作 | 第45-46页 |
4.4.2 投影操作 | 第46页 |
4.4.3 并操作 | 第46页 |
4.4.4 差操作 | 第46页 |
4.4.5 笛卡儿积操作 | 第46-47页 |
4.5 精确性估计 | 第47-48页 |
4.5.1 具有真实值的查询精确性估计 | 第47-48页 |
4.5.2 缺乏真实值的查询精确性估计 | 第48页 |
4.6 提高查询的精确性 | 第48-50页 |
4.6.1 选择 | 第49页 |
4.6.2 投影 | 第49页 |
4.6.3 并 | 第49页 |
4.6.4 差 | 第49页 |
4.6.5 笛卡儿积 | 第49页 |
4.6.6 利用函数依赖提高查询精确性 | 第49-50页 |
4.7 试验结果与分析 | 第50-55页 |
4.7.1 试验数据 | 第50-51页 |
4.7.2 相对精确性的性能 | 第51-54页 |
4.7.3 相对精确性估计的效率实验 | 第54-55页 |
4.8 本章小结 | 第55-56页 |
结论 | 第56-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1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61-63页 |
致谢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