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23页 |
1.1 问题提出与研究意义 | 第9页 |
1.2 量子信息学简介 | 第9-12页 |
1.3 量子计算与量子计算机概述 | 第12-14页 |
1.4 量子通信概述 | 第14-19页 |
1.5 地-空信道光子偏振的研究现状 | 第19-21页 |
1.6 本文研究内容简介 | 第21-23页 |
第二章 湍流大气中量子偏振起伏理论模型 | 第23-40页 |
2.1 引言 | 第23页 |
2.2 大气湍流概述 | 第23-25页 |
2.2.1 层流和湍流 | 第23页 |
2.2.2 大气湍流结构 | 第23-25页 |
2.3 大气湍流的统计特性 | 第25-32页 |
2.3.1 折射率功率谱模型 | 第25-27页 |
2.3.2 湍流大气的折射率结构常数 | 第27-29页 |
2.3.3 大气湍流强度的划分 | 第29-30页 |
2.3.4 相位结构函数 | 第30-31页 |
2.3.5 Fried 参数与相干长度 | 第31-32页 |
2.4 Rytov 近似和广义 Huygens-Fresnel 原理 | 第32-35页 |
2.4.1 随机 Helmholtz 方程 | 第32-33页 |
2.4.2 Rytov 近似 | 第33-34页 |
2.4.3 广义 Huygens-Fresnel 原理 | 第34-35页 |
2.5 光的偏振态的经典描述 | 第35-37页 |
2.5.1 椭圆偏振光 | 第35页 |
2.5.2 Stokes 参量 | 第35-36页 |
2.5.3 经典偏振度 | 第36-37页 |
2.6 光偏振态的量子描述 | 第37-38页 |
2.7 湍流大气中量子光束的偏振度 | 第38-39页 |
2.8 小结 | 第39-40页 |
第三章 湍流大气中 Hermite-Gauss 光束量子偏振起伏控制 | 第40-54页 |
3.1 引言 | 第40页 |
3.2 湍流大气中 Hermite-Gauss 光束的量子偏振起伏 | 第40-48页 |
3.2.1 量子偏振起伏理论模型 | 第40-42页 |
3.2.2 量子偏振起伏规律分析和偏振噪声控制 | 第42-48页 |
3.3 湍流大气中部分相干 Hermite-Gauss 光束的量子偏振控制 | 第48-52页 |
3.3.1 量子偏振度表达式 | 第48-50页 |
3.3.2 数值结果分析及参数调控 | 第50-52页 |
3.4 小结 | 第52-54页 |
第四章 湍流大气中 Laguerre-Gauss 光束的量子偏振起伏 | 第54-62页 |
4.1 引言 | 第54页 |
4.2 量子偏振度理论模型 | 第54-56页 |
4.3 量子偏振分析与控制 | 第56-60页 |
4.4 小结 | 第60-62页 |
第五章 湍流大气中 Airy 和多 Gauss-Schell 光束的量子偏振起伏 | 第62-72页 |
5.1 引言 | 第62-63页 |
5.2 湍流大气中 Airy 光束的量子偏振稳定控制 | 第63-67页 |
5.2.1 量子偏振度理论推导 | 第63-64页 |
5.2.2 数值模拟与偏振稳定控制 | 第64-67页 |
5.3 湍流大气中多 Gauss-Shell 光束的量子偏振起伏控制 | 第67-71页 |
5.3.1 量子偏振度理论表达式 | 第67-68页 |
5.3.2 偏振规律分析与参数调控 | 第68-71页 |
5.4 小结 | 第71-72页 |
第六章 大气湍流中空间双量子比特态的纠缠稳定控制 | 第72-84页 |
6.1 引言 | 第72页 |
6.2 空间双量子比特态的纠缠度 | 第72-75页 |
6.2.1 空间双量子比特态 | 第72-73页 |
6.2.2 空间双量子比特态纠缠度的理论模型 | 第73-75页 |
6.3 空间双量子比特态纠缠度的湍流效应 | 第75-83页 |
6.3.1 空间双量子比特态纠缠度理论模型 | 第75-80页 |
6.3.2 理论分析与纠缠控制 | 第80-83页 |
6.4 小结 | 第83-84页 |
主要结论与展望 | 第84-86页 |
主要结论 | 第84-85页 |
展望 | 第85-86页 |
致谢 | 第86-87页 |
参考文献 | 第87-97页 |
附录 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9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