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中南棉区种植密度和整枝方式对棉花群体质量的影响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1 引言 | 第10-18页 |
·关于棉花种植密度研究 | 第10页 |
·关于棉花简化栽培的研究 | 第10-12页 |
·作物群体质量理论的研究 | 第12-14页 |
·产量三因素协调的研究 | 第12页 |
·群体叶面积和光合效率的协调研究 | 第12-13页 |
·库源关系的协调研究 | 第13-14页 |
·棉花群体质量指标体系的研究 | 第14-17页 |
·盛花后群体干物质积累量 | 第14页 |
·适宜的LAI 和合理的叶系配置 | 第14-15页 |
·单位面积总铃数、三桃比例 | 第15页 |
·铃叶比 | 第15-16页 |
·合理株型 | 第16页 |
·群体根系生理质量 | 第16-17页 |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 | 第17-18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18-21页 |
·试验设计 | 第18页 |
·测定项目及方法 | 第18-20页 |
·形态指标 | 第18页 |
·群体质量指标 | 第18-19页 |
·生理指标 | 第19页 |
·棉纤维品质 | 第19-20页 |
·数据处理分析工具 | 第20-21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21-45页 |
·形态学特征的结果与分析 | 第21-24页 |
·密度及整枝方式对株高的影响 | 第21页 |
·密度及整枝方式对茎粗的影响 | 第21-22页 |
·密度及整枝方式对果枝数的影响 | 第22页 |
·密度及整枝方式对单株果节数的影响 | 第22-23页 |
·密度及整枝方式对单株蕾数的影响 | 第23-24页 |
·密度及整枝方式对干物质积累的影响 | 第24-31页 |
·密度及整枝方式对单株主茎干物质积累的影响 | 第24-25页 |
·密度及整枝方式对主茎叶干物质积累的影响 | 第25页 |
·密度及整枝方式对果枝干物质积累的影响 | 第25-26页 |
·密度及整枝方式对叶枝干物质积累的影响 | 第26-28页 |
·密度及整枝方式对各器官干物质比例的影响 | 第28-30页 |
·密度及整枝方式对群体干物质积累的影响 | 第30-31页 |
·密度及整枝方式对群体LAI 及叶系配置的影响 | 第31-33页 |
·密度及整枝方式对群体LAI 动态变化的影响 | 第31页 |
·密度及整枝方式对不同群体叶系质量的影响 | 第31-32页 |
·密度及整枝方式对不同冠层高度LAI 配置的影响 | 第32-33页 |
·密度及整枝方式对不同冠层高度透光率的影响 | 第33页 |
·密度及整枝方式对棉铃时空分布的影响 | 第33-35页 |
·密度及整枝方式对三桃比例的影响 | 第33-34页 |
·密度及整枝方式对棉铃空间分布的影响 | 第34-35页 |
·密度及整枝方式对铃叶比的影响 | 第35页 |
·密度及整枝方式对节枝比的影响 | 第35-36页 |
·密度及整枝方式对根系生理特征的影响 | 第36-37页 |
·密度及整枝方式对根系伤流量的影响 | 第36-37页 |
·密度及整枝方式对伤流量/棉铃数的影响 | 第37页 |
·密度及整枝方式对叶片生理指标的影响 | 第37-41页 |
·密度及整枝方式对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 第37-38页 |
·密度及整枝方式对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 | 第38-39页 |
·密度及整枝方式对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影响 | 第39-40页 |
·密度及整枝方式对光合速率的影响 | 第40-41页 |
·密度及整枝方式对棉纤维品质的影响 | 第41-42页 |
·密度及整枝方式对棉花产量构成的影响 | 第42-44页 |
·群体质量指标与棉花产量的关系 | 第44-45页 |
4 讨论与结论 | 第45-50页 |
·密度及整枝方式对棉花形态的影响 | 第45页 |
·密度及整枝方式对干物质积累的影响 | 第45-46页 |
·密度及整枝方式对LAI 及叶系配置的影响 | 第46-47页 |
·密度及整枝方式对棉铃时空分布的影响 | 第47页 |
·密度及整枝方式对铃叶比的影响 | 第47页 |
·密度及整枝方式对群体根系生理质量的影响 | 第47-48页 |
·密度及整枝方式对叶片生理指标的影响 | 第48页 |
·密度及整枝方式对产量和纤维品质的影响 | 第48-49页 |
·各群体质量指标与籽棉产量的关系 | 第49-50页 |
5 参考文献 | 第50-56页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56-57页 |
作者简介 | 第57-58页 |
致谢 | 第58-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