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主要英文缩略词目表 | 第6-9页 |
1 引言 | 第9-19页 |
1.1 梨的组织培养的研究进展 | 第9-11页 |
1.1.1 梨的茎尖或茎段培养 | 第9-10页 |
1.1.2 梨的胚培养 | 第10页 |
1.1.3 梨的花药培养 | 第10-11页 |
1.1.4 梨的叶片培养 | 第11页 |
1.2 影响梨组培苗增殖的因素 | 第11-12页 |
1.3 梨组培苗生根的研究进展 | 第12页 |
1.4 梨组培苗玻璃化现象 | 第12-13页 |
1.5 梨组培苗的褐化现象 | 第13-14页 |
1.6 外植体的消毒的研究进展 | 第14-15页 |
1.7 微嫁接在果树中的研究进展 | 第15-17页 |
1.7.1 果树的微嫁接的意义 | 第15页 |
1.7.2 微嫁接的形式和嫁接方法 | 第15-16页 |
1.7.3 微嫁接的影响因子 | 第16-17页 |
1.7.4 微嫁接在果树中的应用 | 第17页 |
1.8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7-19页 |
2 试验材料与方法 | 第19-22页 |
2.1 试验材料 | 第19页 |
2.2 试验方法 | 第19-22页 |
2.2.1 外植体消毒及起始培养 | 第19页 |
2.2.2 外植体初代培养基的筛选 | 第19页 |
2.2.3 继代培养基的筛选 | 第19页 |
2.2.4 不同浓度 GA3对新梨 7 号继代增殖的影响 | 第19-20页 |
2.2.5 不同浓度 6-BA 对新梨 7 号增殖的影响 | 第20页 |
2.2.6 新梨 7 号梨不定根诱导 | 第20页 |
2.2.7 新梨 7 号组培苗驯化移栽 | 第20页 |
2.2.8 杜梨砧木不定根的诱导 | 第20页 |
2.2.9 新梨 7 号与杜梨的微嫁接试验 | 第20-21页 |
2.2.10 新梨 7 号与杜梨嫁接苗驯化移栽 | 第21页 |
2.2.11 培养条件 | 第21页 |
2.2.12 数据调查与统计分析 | 第21-22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22-28页 |
3.1 新梨 7 号组培快繁体系的建立 | 第22-26页 |
3.1.1 外植体消毒及起始培养 | 第22-23页 |
3.1.2 初代培养基的筛选 | 第23页 |
3.1.3 继代培养基的筛选 | 第23-24页 |
3.1.4 不同浓度的 GA3对新梨 7 号增殖的影响 | 第24页 |
3.1.5 不同浓度的 6-BA 对新梨 7 号组培苗增殖的影响 | 第24-25页 |
3.1.6 新梨 7 号梨不定根诱导 | 第25页 |
3.1.7 新梨 7 号移栽成活率的调查 | 第25-26页 |
3.2 新梨 7 号梨与杜梨微嫁接技术的研究 | 第26-28页 |
3.2.1 不同培养基对杜梨生根的影响 | 第26页 |
3.2.2 新梨 7 号的微嫁接成活率的调查 | 第26-27页 |
3.2.3 杜梨与嫁接苗驯化移栽试验 | 第27-28页 |
4 讨论 | 第28-30页 |
4.1 外植体的选择与处理 | 第28页 |
4.2 组培苗继代增殖 | 第28-29页 |
4.3 组培苗生根 | 第29页 |
4.4 组培苗的微嫁接 | 第29-30页 |
5 结论 | 第30-31页 |
参考文献 | 第31-36页 |
附录 | 第36-39页 |
作者简历 | 第39-40页 |
致谢 | 第40-4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