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 第8-10页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第10-38页 |
一、 神经系统缝隙连接的研究现状 | 第10-26页 |
二、 星形胶质细胞的体外培养 | 第26-33页 |
三、 星形胶质细胞缝隙连接与缺血性脑卒中 | 第33-38页 |
第二部分 体外实验 | 第38-70页 |
一、 星形胶质细胞缺氧/再复氧模型的建立 | 第38-49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38-42页 |
结果 | 第42-46页 |
讨论 | 第46-48页 |
结论 | 第48-49页 |
二、 缺氧/再复氧后星形胶质细胞缝隙连接功能的变化 | 第49-60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49-52页 |
结果 | 第52-56页 |
讨论 | 第56-59页 |
结论 | 第59-60页 |
三、 缺氧/再复氧后星形胶质细胞Cx43的变化 | 第60-70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60-66页 |
结果 | 第66-67页 |
讨论 | 第67-69页 |
结论 | 第69-70页 |
第三部分 体内实验 | 第70-84页 |
一、 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动物模型的与评价 | 第70-77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70-72页 |
结果 | 第72-75页 |
讨论 | 第75-76页 |
结论 | 第76-77页 |
二、 缝隙连接阻断剂辛醇对大鼠局灶性脑梗死体积的影响 | 第77-84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77-78页 |
结果 | 第78-81页 |
讨论 | 第81-83页 |
结论 | 第83-84页 |
第四部分 结论 | 第84-85页 |
参考文献 | 第85-100页 |
附图 | 第100-103页 |
英文缩写词表 | 第103-104页 |
中文摘要 | 第104-107页 |
英文摘要 | 第107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文章 | 第112-113页 |
吉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 第113-114页 |
致谢 | 第11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