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论文--动力工业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论文--电力工业论文

燃煤电厂微细颗粒物形成特性与脱除研究

中文摘要第3-4页
英文摘要第4-5页
1 绪论第8-14页
    1.1 引言第8页
    1.2 大气污染颗粒物的主要来源和危害第8-9页
    1.3 煤炭控制燃烧对颗粒物的影响第9-10页
    1.4 湿法脱硫技术对颗粒物的影响第10-11页
    1.5 湿式电除尘技术对颗粒物的影响第11-12页
    1.6 本课题主要研究意义和内容第12-14页
        1.6.1 本课题的研究意义第12页
        1.6.2 本课题主要研究内容第12-14页
2 煤粉燃烧过程PM2.5 形成机制第14-40页
    2.1 实验系统第14页
        2.1.1 燃气控制系统第14页
        2.1.2 温度控制系统第14页
        2.1.3 颗粒物收集及冷却循环系统第14页
    2.2 实验方案第14-20页
        2.2.1 煤粉工业分析和化学分析第14-15页
        2.2.2 煤粉燃烧时间第15-16页
        2.2.3 颗粒物浓度第16-17页
        2.2.4 重庆煤燃烧颗粒物浓度分析第17-19页
        2.2.5 新疆煤燃烧颗粒物浓度分析第19-20页
    2.3 煤粉燃烧PM2.5 物相检测第20-29页
    2.4 PM2.5 表面形貌分析第29-37页
    2.5 本章小结第37-40页
3 PM2.5 在湿法烟气脱硫过程中的迁移规律第40-54页
    3.1 采样设备第40-42页
    3.2 实验方案第42页
    3.3 分析方法第42-43页
    3.4 湿法脱硫过程中PM2.5 浓度变化规律第43-45页
    3.5 湿法脱硫过程中PM2.5 元素迁移规律第45-51页
    3.6 本章小结第51-54页
4 湿式电除尘对PM2.5 脱除效果研究第54-72页
    4.1 中试基地与采样设备第54-58页
        4.1.1 中试基地介绍第54-56页
        4.1.2 采样设备第56-58页
    4.2 实验结果检测与分析方法第58-60页
        4.2.1 滤膜处理第58-59页
        4.2.2 可溶性离子的分析测试第59页
        4.2.3 重金属元素分析测试第59-60页
        4.2.4 碳质组分OC/EC分析测试第60页
    4.3 颗粒物粒径分布与脱除效果第60-63页
        4.3.1 入口烟气特征第60-61页
        4.3.2 出口烟气特征第61-62页
        4.3.3 颗粒物的去除效率第62-63页
    4.4 其他污染物脱除效果第63-71页
        4.4.1 烟气水溶性离子浓度及脱除效果第64-67页
        4.4.2 OC/EC脱除分析第67-68页
        4.4.3 重金属脱除分析第68-71页
    4.5 本章小结第71-72页
5 结论第72-74页
致谢第74-76页
参考文献第76-80页
附录第80页
    A 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第80页
    B 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技成果第80页
    C 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第80页

论文共8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HCSA膨胀剂补偿高强混凝土收缩及影响因素研究
下一篇:淬火速率和人工时效对汽车车身板AA6016铝合金组织与性能影响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