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导论 | 第9-16页 |
一、研究的缘由 | 第9-10页 |
二、研究意义 | 第10页 |
三、研究现状分析 | 第10-14页 |
(一) 国外关于资本下乡与农业发展的相关研究 | 第10-12页 |
(二) 国内关于家庭农场相关理论的研究 | 第12-14页 |
(三) 学界关于家庭农场与村庄政治关系相关理论的研究 | 第14页 |
四、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第14-16页 |
(一) 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二) 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第一章 家庭农场萌芽:外乡人初试手 | 第16-25页 |
一、村里来了“财神爷”:流转土地,兴办家庭农场 | 第16-17页 |
二、“草根”阶层土地流转态度各异 | 第17-21页 |
(一) 坚决抵制,村干部苦口婆心 | 第17-19页 |
(二) 举双手欢迎 | 第19-20页 |
(三) 犹豫之下的迷茫 | 第20-21页 |
三、政府的代言人:跑前跑后促成农场的村支书 | 第21-23页 |
四、合同签订,农场进入村庄 | 第23页 |
五、小结 | 第23-25页 |
第二章 “跌跌荡荡”中经营的农场 | 第25-30页 |
一、该忙的时候来,完了就走 | 第25-26页 |
二、家庭农场的经营 | 第26-29页 |
(一) “种谁家的地,雇谁家的机器、谁家的入” | 第26-27页 |
(二) “偷”和“懒” | 第27页 |
(三) 迟收与抢收 | 第27-29页 |
三、小结 | 第29-30页 |
第三章 农场危机:外乡人“逃离” | 第30-36页 |
一、流转费发放“事件” | 第30-31页 |
二、农场走向危机,结果:扔下作物,弃地逃跑 | 第31-33页 |
三、保护型经纪的村支书 | 第33-34页 |
四、草根阶层众生相 | 第34-35页 |
(一) 怒火指向村支书:冲突不断 | 第34页 |
(二) 冲突升级:闹到镇政府去 | 第34-35页 |
五、小结 | 第35-36页 |
第四章 农场“易主”:村干部上马 | 第36-41页 |
一、政府、村民施压 | 第36-37页 |
二、“经济挂帅”:村支书、村主任拍马上阵 | 第37-38页 |
三、大刀阔斧的“改革” | 第38-40页 |
(一) 书记、主任、会计三者分工明确 | 第39页 |
(二) 三家老少齐上阵 | 第39-40页 |
四、小结 | 第40-41页 |
第五章 结论与讨论 | 第41-46页 |
一、农场“落地”:外村人与本村人的经营 | 第41-43页 |
(一) 经营方式依托的单一性 | 第41-42页 |
(二) 权威嵌入型家庭农场 | 第42-43页 |
二、资本“生根”:家庭农场与村庄政治的政治社会圈 | 第43-45页 |
三、讨论与小结 | 第45-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48页 |
一、专著类 | 第46页 |
二、论文类 | 第46-48页 |
致谢 | 第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