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高等教育论文--思想政治教育、德育论文

美丽中国视野下大学生生态意识培育研究

摘要第6-7页
Abstract第7-9页
导论第12-18页
    (一) 论文的选题缘由和意义第12-13页
        1. 选题缘由第12-13页
        2. 选题的理论意义第13页
        3. 选题的现实意义第13页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与文献综述第13-16页
        1. 国内关于生态意识的研究现状第14-15页
        2. 国外关于生态意识的研究现状第15-16页
    (三) 选题的基本思路和研究方法第16-17页
        1. 研究的基本思路第16页
        2. 研究方法第16-17页
    (四) 特色与创新之处第17-18页
一、大学生生态意识培育的内涵及其对美丽中国建设的意义第18-25页
    (一) 大学生生态意识培育的基本内涵第18-21页
        1. 生态意识的含义、构成及特征第18-21页
        2. 大学生生态意识培育的含义第21页
    (二) 大学生生态意识培育对美丽中国建设的意义第21-25页
        1. 有利于引导大学生正视生态问题,增强其建设美丽中国的使命感第21-22页
        2. 有利于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塑造美丽中国建设所需的生态人格第22-23页
        3. 有利于引领大学生践行生态文明行为,增强参与美丽中国建设的实效性第23-25页
二、大学生生态意识的基本状况及成因分析第25-41页
    (一) 调查设计的基本情况第25-27页
        1. 调查方案设计第25-26页
        2. 调查的基本情况统计第26-27页
    (二) 大学生生态意识的基本状况第27-35页
        1. 生态问题关注度有所增强,但关注的范围不够全面第27-28页
        2. 掌握一定的生态基础知识,但生态科学知识不够深入和持久第28-29页
        3. 生态道德意识有所增强,但还有待于进一步提升第29-30页
        4. 具有一定的生态消费意识,但仍需进一步强化第30-32页
        5. 生态保护参与度有所增强,但主动性欠缺第32-35页
    (三) 大学生生态意识淡化的成因分析第35-41页
        1. 社会尚未形成保护生态环境的良好氛围第35-36页
        2. 高校对大学生生态意识培育缺乏应有的重视第36-38页
        3. 家庭生态文化建设能力不足,未能充分发挥其启蒙作用第38-39页
        4. 大学生自身的思想行为特点导致其参与生态环保的行动能力不足第39-41页
三、培育大学生生态意识的路径选择第41-51页
    (一) 充分发挥教育在大学生生态意识培育中的主导作用第41-43页
        1. 从高校层面上讲,切实加强生态文明理论的主渠道教育第41-42页
        2. 从家庭层面上讲,加强家庭生态文化的启蒙教育第42-43页
    (二) 广泛开展生态体验活动,为大学生生态意识培育搭建实践平台第43-44页
        1. 依托社团组织开展环保活动第43-44页
        2. 依托地区优势组织生态旅游活动第44页
    (三) 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效应,为大学生生态意识培育树立现实的典范第44-45页
        1. 发挥社会上先进典型的示范效应第44-45页
        2. 发挥教师的示范作用第45页
        3. 发挥同辈群体的示范作用第45页
    (四) 优化校园生态文化环境,为大学生生态意识培育营造良好的生态文化氛围第45-48页
        1. 优化校园物质文化环境,为校园生态文化建设奠定物质基础第46页
        2. 优化校园精神文化环境,为校园生态文化建设提供精神支撑第46-47页
        3. 优化校园制度文化环境,为校园生态文化建设提供制度保障第47-48页
        4. 优化校园媒介文化环境,为校园生态文化建设提供载体支持第48页
    (五) 建立健全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为大学生生态意识培育提供制度保障第48-49页
        1. 建立德法并举的社会导向机制第48-49页
        2. 建立健全生态法治监督机制第49页
    (六) 加强社会舆论宣传力度,为大学生生态意识培育营造健康向上的社会氛围第49-51页
        1. 继续发挥各种报刊、杂志等传统媒体的主力军作用第49-50页
        2. 开发利用新媒体,拓宽宣传生态环保的新渠道第50页
        3. 进一步发挥各类文化艺术的导向宣传作用第50-51页
参考文献第51-54页
附录第54-58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58-59页
致谢第59-60页

论文共6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当代大学生道德情感教育的生活化问题研究
下一篇: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