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机的应用论文--计算机网络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

动态社交网络中的影响力最大化问题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符号对照表第10-11页
缩略语对照表第11-14页
第一章 绪论第14-24页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第14-16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6-18页
    1.3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第18-21页
    1.4 本文的组织结构第21-24页
第二章 社交网络的相关理论知识第24-30页
    2.1 社交网络及影响力传播的概念第24-25页
    2.2 影响力传播模型第25-27页
        2.2.1 独立级联IC模型第25页
        2.2.2 线性阈值LT模型第25-26页
        2.2.3 加权级联模型第26页
        2.2.4 其他模型第26-27页
    2.3 种子节点的选择策略第27-28页
    2.4 本章小结第28-30页
第三章 动态网络生长模型的相关理论知识第30-40页
    3.1 网络的特征度量第30-32页
    3.2 网络的分类第32-33页
        3.2.1 带权网络和 0-1 网络第32页
        3.2.2 有向网络和无向网络第32页
        3.2.3 随机网络和确定性网络第32页
        3.2.4 指数分布网络和幂律分布网络第32-33页
    3.3 社交网络图的动态生长模型第33-38页
        3.3.1 规则网络模型第33页
        3.3.2 随机网络ER模型第33-34页
        3.3.3 小世界网络模型第34-35页
        3.3.4 BA无标度网络模型第35-36页
        3.3.5 适应度模型第36-37页
        3.3.6 Forest Fire模型第37-38页
        3.3.7 其他网络模型第38页
    3.4 本章小结第38-40页
第四章 基于静态社交网络影响力最大化问题的经典算法第40-44页
    4.1 爬山贪心算法第40页
    4.2 CELF算法第40-41页
    4.3 NEWGREEDY和MIXGREEDY贪心算法第41-42页
    4.4 MAXDEGREE启发式算法第42页
    4.5 DEGREEDISCOUNT启发式算法第42-43页
    4.6 本章小结第43-44页
第五章 基于动态社交网络的影响力最大化问题第44-48页
    5.1 静态网络上的影响力最大化问题第44页
    5.2 影响力最大化问题的评价标准第44页
    5.3 动态社交网络的影响力最大化问题第44-45页
    5.4 D-MGREEDYIC算法第45-47页
        5.4.1 算法核心思想第45页
        5.4.2 算法伪代码第45-46页
        5.4.3 算法分析第46-47页
    5.5 本章小结第47-48页
第六章 实验结果与分析第48-56页
    6.1 实验数据集第48页
    6.2 实验过程第48-53页
    6.3 实验结果与分析第53-54页
    6.4 本章小结第54-56页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第56-58页
    7.1 论文总结第56页
    7.2 论文展望第56-58页
参考文献第58-60页
致谢第60-62页
作者简介第62-63页

论文共6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Android的物联网家居系统研究与实现
下一篇:基于单目视觉的目标位姿参数测量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