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财政、金融论文--金融、银行论文--金融、银行理论论文--银行业务论文--银行会计论文

NY银行经济资本管理问题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14页
    1.1 选题背景第10页
    1.2 研究意义第10页
    1.3 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第10-12页
        1.3.1 国外研究方面第10-11页
        1.3.2 国内研究方面第11-12页
    1.4 研究内容及框架第12-13页
    1.5 研究方法及主要观点第13-14页
        1.5.1 研究方法第13页
        1.5.2 论文的主要观点第13-14页
第二章 商业银行经济资本管理概述第14-27页
    2.1 经济资本及其管理的内涵第14-16页
        2.1.1 经济资本的内涵第14-16页
        2.1.2 经济资本管理的内涵第16页
    2.2 经济资本管理的内容第16-18页
    2.3 衡量经济资本管理成效的两个重要指标第18-19页
    2.4 我国商业银行经济资本管理的必要性第19-21页
    2.5 国际先进银行经济资本管理考察及其经验第21-25页
        2.5.1 花旗银行(Citi Bank)第21-22页
        2.5.2 美国银行(BANK OF AMERICA)第22页
        2.5.3 巴克莱银行(Barclays bank)第22-23页
        2.5.4 摩根士坦利(Morgan Stanley)第23-24页
        2.5.5 国际先进银行经济资本管理的经验第24-25页
    2.6 我国商业银行经济资本管理的监管要求第25-27页
        2.6.1 监管发展情况第25页
        2.6.2 最新监管要求第25-27页
第三章 NY银行经济资本管理的现状第27-40页
    3.1 NY银行简介第27页
    3.2 NY银行经济资本管理历史沿革第27-28页
    3.3 NY银行经济资本管理总体要求第28页
        3.3.1 管理思路第28页
        3.3.2 管理原则第28页
    3.4 NY银行经济资本的计量和配置现状第28-36页
        3.4.1 经济资本的计量第29-35页
        3.4.2 经济资本的配置第35-36页
    3.5 NY银行经济资本管理成效分析第36-40页
        3.5.1 各二级分行经济增加值情况第36-37页
        3.5.2 各二级分行资本回报率情况第37-38页
        3.5.3 贷款单项产品业绩价值情况第38-40页
第四章 NY银行经济资本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第40-45页
    4.1 NY银行经济资本管理存在的问题第40-42页
        4.1.1 经济资本管理理念未普及第40页
        4.1.2 经济资本约束机制不健全第40-41页
        4.1.3 存量资产业务经济资本占用不合理第41页
        4.1.4 经济资本过程管理不到位第41-42页
        4.1.5 与经济资本配套的绩效考评机制不完善第42页
    4.2 NY银行经济资本管理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第42-45页
        4.2.1 传统经营模式未彻底改变第42页
        4.2.2 经济资本管理制度建设滞后第42-43页
        4.2.3 经济资本配置方式不科学第43页
        4.2.4 缺乏有力的过程管理支持系统第43-44页
        4.2.5 传统绩效考核方式未彻底转变第44-45页
第五章 优化NY银行经济资本管理的对策第45-50页
    5.1 强化经济资本管理理念第45-46页
        5.1.1 树立经济资本约束理念第45-46页
        5.1.2 树立协调发展理念第46页
        5.1.3 树立价值最大化理念第46页
    5.2 健全经济资本约束机制第46-47页
        5.2.1 优化经济资本配置第46页
        5.2.2 强化经济资本对信贷规模的刚性约束第46-47页
        5.2.3 进一步加大考核力度第47页
        5.2.4 扩大经济资本应用的广度和深度第47页
    5.3 加大经济资本占用优化调整力度第47-49页
        5.3.1 优化信贷业务结构第47-48页
        5.3.2 优化表外业务结构第48页
        5.3.3 提高中间业务收入占比第48页
        5.3.4 坚守价值创造的定价底限第48页
        5.3.5 加大不良贷款清收和压降第48-49页
    5.4 进一步加强过程管理第49页
    5.5 进一步完善考评机制第49-50页
第六章 结论及展望第50-51页
    6.1 论文的结论第50页
    6.2 未来有关研究的展望第50-51页
参考文献第51-54页
致谢第54页

论文共5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聊城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问题研究
下一篇:小米公司风险投资IPO退出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