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中等教育论文--各科教学法、教学参考书论文--政治论文

关怀教育理论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的运用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8页
引言第11-17页
    (一)研究背景第11-12页
    (二)研究意义第12-13页
    (三)研究综述第13-15页
    (四)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第15-17页
一、关怀教育理论概述第17-21页
    (一)产生背景第17-18页
    (二)内涵第18-19页
    (三)特点第19-21页
        1.重视学生的主体性地位第19页
        2.关注学生的内心感受第19页
        3.注重教师的示范作用第19-20页
        4.重视教师的关怀实践第20-21页
二、思想品德课实施关怀教育的必要性第21-24页
    (一)关怀教育是中学生身心全面发展的促进剂第21页
    (二)关怀教育是师生关系的调节剂第21-22页
    (三)关怀教育是教育教学顺利进行的推进剂第22-24页
三、思想品德课实施关怀教育的现状及其成因第24-29页
    (一)现状第24-26页
        1.思想品德课重知识传递,而轻生活体验第24-25页
        2.思想品德课重认知训练,而轻情感构建第25页
        3.思想品德课重教师主导,而轻学生主动第25-26页
    (二)成因第26-29页
        1.应试教育的消极影响第26-27页
        2.教师职业素养的欠缺第27页
        3.学生自身主体意识的淡薄第27-29页
四、思想品德课实施关怀教育的对策第29-35页
    (一)教师应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第29-30页
        1.关注学生的主体性地位第29页
        2.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第29-30页
        3.关注学生的整体性发展第30页
    (二)教师应提高自身的关怀素养第30-32页
        1.培养教师的关怀意识第31页
        2.完善教师的认知素养第31-32页
        3.提高教师的对话和沟通能力第32页
    (三)教师应着力构建关怀型的师生关系第32-35页
        1.教师要与学生平等对话第32-33页
        2.教师要做好关怀的实践第33页
        3.教师要认可学生的关怀行为第33页
        4.教师要利用好情感教育第33-35页
参考文献第35-37页
致谢第37页

论文共3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互联网+”背景下合肥市政府信息公开问题研究
下一篇:小分子IWR1维持小鼠上胚层干细胞自我更新的机制探究